[实用新型]条码机的扫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59446.3 | 申请日: | 2000-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6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君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衷诚宣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码机 扫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有关条码机的扫描装置,尤其指一种让设射光、入射光及感测机构安置在同一条光路上的扫描装置。
用于条码阅读产品之光学扫描组合,以及反射光之收集方式,条码之读取方式,现在比较普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光照在条码上,然后将被照射的条码影像,透过透镜投射在CCD上,由CCD检出影像,然后转换成电讯号输出,另一种方式是光束扫描方式,将光束经摆动或旋转结构扫描,投射在条码上,再将反射回来的光收集,即可依条码之黑白色差,得到相对的明暗不同的反射光,经过感测元件,就可以转换成电讯号输出,后者大多使用在激光条码阅读器上。
上述扫描结构的反射光收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透镜收集和放大反射光,并将讯号收集到感测元件,另一种方式是以类似雷达形的弧面集光镜,将不同角度的反射光收集到置放在焦点位置的感测元件上,不论使用那一种方式,理想的光学结构的安排,是将投射光、入射光及感测元件安置在同一条光路上,原因是如果不安置在同一条光路上,投射光势必和接收位置成一个角度,当目标物(条码)越远,投射光就偏离的越远,一段距离后,反射光偏离感测元件的接收范围,就无法检测条码了。
另外,在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产品中也有类似的设计,在类似的设计中,是将弧面镜同时当做扫描镜和反射镜使用,其缺点有二点,一是弧面镜的设计上为达到比较好的收集效果,当然面积越大越好,就好像雷达收集电波方式一样,所以弧面镜一定比反射镜需要的面积大许多,因此如果要让弧面镜摆动,就会需要比较大的空间,以便设计机构克服载重问题,或者需要比较大的电能驱动,二是因为感测元件需要接线,而要避免微弱讯号被干扰讯号影响,接线又不宜太长,所以感测元件不适合设计得像雷达架构一般,让收集器(同等于弧面镜)和天线(同等于感测元件)一起运动,因此感测元件只能以固定方式安置,如果弧面镜会摆动,而感测元件不动,收集回来的反射光的理想焦点就不在感测元件的位置了。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之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提供一种条码机的扫描装置,使之没有角度差的现象产生,以大幅度增加读取条码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投射光是以一个角度扫描投射,而集光元件(弧面镜)即以这个扫描角度计算反射角度和焦距位置,即可设计出正确的弧度。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集光机构系固定设置于扫描机构之前方,及一配置在前述集光机构之反射光源入射角焦距位置上的感测机构,藉由扫描机构之投射光源及集光机构所产生之入射光源与感测机构安置在同一条光路上,就没有角度差的现象产生。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构造,现在就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的扫描装置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扫描装置之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之扫描装置俯视转动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之扫描装置简易侧视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之光路俯视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之光路侧视示意图。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条码机的扫描装置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条码机的扫描装置包括有:一扫描机构1、一配置于前述扫描机构1前方之集光机构2及一配置在集光机构2之反射光入射角焦距位置上的感测机构3所构成,以集光机构固定在扫描机构1前方,让投射光、入射光及感测机构3安置在同一条光路上,就没有角度差的现象产生,可大幅度增加读取条码的距离。
上述扫描机构1,包括有:一轴衬11,一枢设于前述轴衬11上之转动体12,一位于前述轴衬11两侧之推动元件13、13’,以及一位在前述轴衬11及其一推动元件13’一侧向之光源元件14所构成。前述之转动体12上设有一磁性元件121及一可将光束反射至物品条码上之反射元件122所构成,而前述的推动元件13、13’可为但不限于一可产生磁力之线圈或磁铁,在前述之推动元件13、13’之磁力推动磁性元件121后,致使转动体12转动,该转动体12上的反射元件122也随之转动,并将光源元件14(激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所产生之光束4反射至物品的条码上。
该集光机构2,固设在上述扫描机构1前方适当位置处,用以收集被光束照射后的条码影像,该集光机构2具有一呈弧面镜之集光元件21,该集光元件21上之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可供光束4通过之孔22,此孔22内径长度至少在反射元件122将光束4反射至条码运动范围而定,而此孔22也让投射光、入射光及感测机构3安置在同一条光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君,未经张玉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9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