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状摆动液压马达无效
申请号: | 00259195.2 | 申请日: | 200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635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眭锁炳;渠慎诺;张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5/12 | 分类号: | F15B15/12;F15B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摆动 液压 马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一个部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另一个位置的流体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曲缸型的装置。
在船舶上,广泛采用液压舵机,而其操舵油缸大都是直线状的轴心线,再以曲柄连杆机构或十字头拨叉机构,将油缸柱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换成双向回转摆动,这种结构,尺寸大,重量大,占据了船舶宝贵的有限体积,且其传动效率也不高;为此,业者开发了一种矩形转叶舵机,其液压油缸内的转叶和输出轴呈一体,尺寸紧凑,重量减轻,但是由于油缸工作腔中的运动转叶密封性极难保证,因而影响其定位稳定,且漏泄也使其传动效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挪威坦夫乔特(TENFJORD)公司开发了一种M型球形舵机,其特点是油缸轴心线由直线改进为圆弧状,工作腔的径向几何截面仍保持圆形,其活塞在油缸内不是作直线运动,而是作圆弧运动,为便于加工和安装,油缸的工作腔为分体式结构,整个油缸轴心线圆弧的夹角为180°,活塞通过小球铰和锚状转子体铰接,锚状转子体连接于输出轴,锚状转子体内孔和输出轴采用胀紧联接套连接,该结构综合上述直线往复式油缸和矩形转叶式油缸的优点。但是,其油缸的工作腔是由上、下两半圆合成的分体式结构,接合处的密封性构成了新的问题,为保持密封性,可精加工接合面或采取相应密封措施,其结果会大大增加制造成本,如接合面不采取费工费开支的措施,工作腔内很难承受较高工作压力,不能发挥弧状油缸的优点,其适用范围也受到较大限制;其油缸轴心线圆弧的夹角呈180°,即工作腔的连续长度较大,不仅加工困难,而且也费工、费时、从而增加其制造成本;其活塞在油缸工作腔内作圆弧运动,为避免活塞的圆柱面和油腔工作腔内表面在运动中发生干涉,二者必须采用较大的配合间隙,为保证工作腔的密封性,采用较复杂的丫型密封结构,不仅增加活塞的运动阻力,也容易产生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环状摆动液压马达,它能以较简单结构,保持油缸工作腔具有良好密封性,主要构件的工作可靠性和加工工艺性均有较显著的改善。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环状摆动液压马达的油缸呈整体式结构,每个油缸轴心线圆弧的夹角θ不大于120°,活塞上设导向环,导向环的外圆面呈球形,该球面外径和油缸工作腔内表面孔径呈滑动配合,球面外径大于活塞本体外径。
活塞上设常规的O型密封圈;锚状转子体中心球体上、下各设置一减摩环。
本实用新型由于油缸呈整体式结构,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弧形油缸分体式结构带来的密封性问题,同时,结合油缸采用其轴心线圆弧夹角θ不大于120°的结构,使弧形油缸较长的弧形内孔精加工难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并且可以降低其昂贵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活塞采用导向环和弧形油缸内孔配合,而导向环外圆呈球形,从而使活塞在弧形孔内运动不再会产生任何咬合和拉伤油缸内孔表面的故障,再配合O型圈,不仅密封性良好,摩擦阻力小,使输出的动力传递均匀平稳,并保持定位稳定,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锚状转子体上设置减摩环,和传统的大面积球面接触结构比较,不仅可以减小阻力和配合件之间的摩损,而且改善加工条件,可降低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环状摆动液压马达横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环状摆动液压马达纵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活塞纵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油缸纵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参照图1、2,环状摆动液压马达包括有下座1、上座2、油缸3、活塞4、锚状转子体5、下座1和上座2以螺栓固定连接,连接后的下座1和上座2的中心部位形成一球形孔11、21;二油缸3按设定的对称位置固定在下座1和上座2构成的环形空间,并以螺栓固定在下座1的内底板上,二油缸3内分别设有活塞4,活塞4的底端和锚状转子体5铰接,锚状转子体5的中心部位形成一球体50,球体50的外表面51和下、上座1、2形成的球形孔11、21对应并恰可容置球体50,球体50的中心设通孔,并以胀紧套53将锚状转子体5和输出轴6作无键的胀紧连接,用以实现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9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药生产用浓缩精馏锅
- 下一篇:膨胀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