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头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00258144.2 | 申请日: | 2000-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3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冯天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天裕 |
| 主分类号: | F16L47/06 | 分类号: | F16L4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海旭 |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接头,尤其是一种适合于中、大管径的金属塑料复合管道接驳的管件。
目前,国外先进国家及我国都十分重视用水卫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沿用的老式铁水管,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塑料管或金属塑料复合新型管道,由于老式管件不能适用于新型管道,所以,一直影响新型管道的推广。
现有较常见的管接件有两种,一种是机械式管接件,另一种是热熔式管道接头。机械式管接件,即采用六角螺母锁紧方式,当使用在较大外径的管道接驳时,显得六角外圆很大,造成施工的工作范围较大,且对管道的锁紧力不足,六角螺母较易撑破;当用于刚性很好的金属塑料复合管道时,其锁紧力和强度就更无法承受。而热熔式管道接头,由于该类型接头在现场接驳管道时要求较繁琐,设备较大,且不利于日后更改水道,大大阻碍整个管网的安装及发展,当要求用金属塑料复合管道时,就更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头组件,它应用于中、大管径的金属塑料复合管道接驳,锁紧力和强度均可满足使用要求,且可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接头组件,包括本体,本体为一带凸缘的套筒,套筒的外径与待接驳管道的内径相应,二者之间设有O形橡胶密封圈;本体的外部套有开口弹性卡套,开口弹性卡套的内部设有凸出的尖牙,且其内径与待接驳管道的外径相适应,开口弹性卡套的外部设有能与接头法兰的斜面配合的锥面;接头法兰内部设有与开口弹性卡套锥面相应的斜面,并设有螺孔,其内套有螺栓。
开口弹性卡套的开口是斜向设置的。
本体的一端设有凸缘。
本体的中部设有凸缘。
本体的中部设有凸缘,一端设有与普通金属管或阀门相连接的接口。
接头本体一端与待接驳管道相连,另一端设有标准管螺纹。
本实用新型由于本体为一带凸缘的套筒,套筒的外径与待接驳管道的内径相应,二者之间设有O形橡胶密封圈;本体的外部套有开口弹性卡套,开口弹性卡套的内部设有凸出的尖牙,且其内径与待接驳管道的外径相适应,开口弹性卡套的外部设有能与接头法兰的斜面配合的锥面;接头法兰内部设有与开口弹性卡套锥面相应的斜面,并设有螺孔,其内套有螺栓,因此它可应用于中、大管径的金属塑料复合管道接驳,锁紧力和强度均可满足使用要求,且可反复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接头组件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开口弹性卡套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开口弹性卡套的主视图;
图5为开口弹性卡套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图8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的D处放大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包括:开口弹性卡套1、本体2、螺栓3和接头法兰4。
本体2为一带凸缘的套筒,采用不锈钢材料,用精密铸造成型,通过车床切削加工,钻床钻孔。套筒的外径与待接驳金属塑料复合管或塑料管5套合,在二者之间设有O形橡胶密封圈6,起到密封的作用;
在本体2的外部套有开口弹性卡套1,采用高锰钢棒料,通过锻造、车床切削、铣床开断口及淬火热处理硬度在HRC45-48。开口弹性卡套1的内部设有凸出的尖牙,且其内径与待接驳管道的外径相适应,卡套1的外部设有锥面,与接头法兰4的斜面配合;如图3、4、5,其上的开口是斜向设置的。
接头法兰4采用45#钢铸件,通过车床切削加工及钻床钻孔完成,其内部设有与卡套1锥面相应的斜面,并设有螺孔。
使用时,分别将待接驳管道5插入本体外、开口弹性卡套内,然后将两本体的凸缘对接,再将螺栓穿入两接头法兰的螺孔中,接头法兰因螺栓的紧压,使其轴向移动,进而使开口弹性卡套在锥面的作用下产生径向变形,牙尖咬入待接驳管道外径,时接头组件抱死管件,不致松脱。
另外,如图6、7所示,接头本体2也可是在中部设有凸缘的套筒6,其它零件与前述相同。
再者,如图8、9所示,接头本体2也可是一端与待接驳管道相连,另一端设有标准管螺纹。
再者,如图10、11所示,接头本体2也可是一端与待接驳管道相连,另一端与普通金属管或阀门7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天裕,未经冯天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81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