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传输线的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8021.7 | 申请日: | 200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521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华 |
主分类号: | H01R11/11 | 分类号: | H01R11/11;H01R12/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线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传输线的连接器。
请参阅图1,是为常用连接器的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主要是将传输线30穿设于连接器10外壳20的置槽22中,并去除端部的绝缘外皮层与铝箔38,再将多数芯线32一一安置在上、下固定板44、40的相对凹槽48中,通过上、下固定板44、40的插柱46与插孔42的插组,使上、下固定板44、40能够固定组合于多数芯线32的端部,再将一底部设有多数插戟52的金属插接头50,插入上固定板44的通口,使插戟52个别对应相对的芯线32,则刺破芯线32的绝缘外层而与芯线32的导线接通。
将上述组合的插接头50,上、下固定板44、40及多数芯线32整体,置入连接器10外壳20的置槽22中,再施以封装加工即完成连接器10的组合。
上述常用连接器与传输线有下述的缺点:
1、多数芯线32在去除绝缘外皮层与铝箔38后呈散开状,使其在设置于上、下固定板44、40对应的凹槽48时,多数芯线32须一一整理安排,且易于设置过程中发生安排错误的情况。
2、上述多数芯线32的安排与设置作业,造成加工作业的速度与品质降低。
3、插接头50与外壳20且合后,须施以封装或固定补强的作业,而不利于整体的加工作业且增加制造成本。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传输线的连接器,将多数芯线形成排线形态,使其易设置于上、下固定板中,免除多数芯线须一一安排整理的缺点,具组装快速、便利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传输线的连接器,多数芯线以排线形成,可避免芯线设置错误,而免除插接头连接的错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传输线的连接器,插接头二侧设有一体的插脚,可与连接器外壳置槽的插孔插组,除可增强插接头与上、下固定板的组合力外,且免除插接头与外壳的封装加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传输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传输线是将多数芯线的端部区域以适当宽度的连接体相互连接,多数芯线的端部等距间隔成一排线形态;在包覆上,以隔离杂讯的铝箔内层包覆收并的多数芯线卷,外覆一绝缘外皮层;
上述传输线穿设于连接器外壳的置槽中,去除端部的绝缘外皮层与铝箔后展开的排线形态的多数芯线设置在上、下固定板相对的凹槽中并组合,底部设有多数插戟的金属插接头插入上固定板的通口,插戟个别对应相对的芯线并刺破芯线的绝缘外层而与芯线的导线接通;
上述的插接头两侧设有一体的插脚,且该连接器外壳的置槽中,于二侧设有相对的插孔,插脚插入插孔,而组合插接头及上、下固定板于外壳的置槽中。
通过本实用新型具传输线的连接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其在传输线中将内部的多数芯线于端部形成排线的形态,易于安装设置于上、下固定板中,且通过插接头二侧插脚与外壳插孔的插组构造,而免除封装或固定补强的加工,使具组装加工便利、快速及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与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常用连接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的传输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构造示意图;
图4至图6是图3的组合过程示意图;
图7是图3的组合完成示意图。
请参阅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传输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主要是在多数芯线32的端部区域,以适当宽度的连接体34相互连接,使多数芯线32的端部等距间隔而形成一排线形态。
在包覆上,先将多数芯线32卷收,并以隔离杂讯的铝箔38内层包覆,再外覆一绝缘外皮层,而构成本实用新型改进的传输线36。
请参阅图3,上述改进的传输线36穿设于连接器12外壳20的置槽22中,并去除端部的绝缘外皮层与铝箔38,再展开排线形态的多数芯线32,使多数芯线32易于设置在上、下固定板44、40的相对凹槽48中,通过上、下固定板44、40的插柱46与插孔42的插组,使该上、下固定板44、40能够固定结合于多数芯线32的端部(如图4、5所示),再将一底部设有多数插戟52的金属插接头50插入上固定板44的通口(如图6所示),使插戟52个别对应相对的芯线32,并刺破芯线32的绝缘外层而与芯线32的导线接通。
另外,上述的插接头50两侧设有一体的插脚54,且该连接器12外壳20的置槽22中,于二侧设有相对的插孔24,可使多数芯线32端部固定的上、下固定板44、40及插接头50,整体装置并固定于外壳20的置槽22中,完成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组合(如图7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华,未经陈鸿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8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R 导电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
H01R11-00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开的连接位置用来或可能用来使导电部件互连的各连接元件,例如: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某些其他电线;接线柱或导电部件;接线盒进行电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
H01R11-01 .以其连接位置之间导电互连的形式或安排为特点区分的
H01R11-03 .以各连接元件上连接位置的类型或以连接位置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类型为特征的
H01R11-11 .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其他电线、端子或导电部件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或抽头部件
H01R11-12 ..终接于环、钩或叉的端接片
H01R11-16 ..终接于焊头或插座的端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