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表面粘着电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257994.4 | 申请日: | 2000-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09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9 |
| 发明(设计)人: | 朱复华;马云晋;王绍裘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C7/02 | 分类号: | H01C7/02;H01C7/04;H01C1/1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粘着 电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热敏电气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印刷电路板上的表面粘着型可变热敏电气装置。
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烯烃类的聚乙烯为材料,加入导电填料如碳黑或金属颗粒或粉未而组成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可产生许多应用(application)方式。这许多应用之中,又以非线性的正温度系数(PTC)的电阻变化现象最为突出。这种PTC可设计成为电子元件或电气装置,用于保护电路,及防止因过热或过量电流所可能造成的电路损害。
简单而言,此种材料在室温时,电阻值是保持在低电阻状态,当温度瞬间上升至一临界温度、或瞬间有超量电流通过时,其电阻值可立刻跳升至数千倍(103)以上。此种电阻跳动式的改变,可有效地抑制或切断通过的超量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线路避免烧毁的目的。此种PTC元件另一明显的优点在于,当温度回复正常,或过量电流的情况消失后,其电阻值可回复至低电阻状态,从而可使电路重新正常操作。不象一般的保险丝,必须经过更换后才能使电路回复正常。正因为此项优点,这种不需更换的PTC保护元件,在高密度电子线路系统中,为实现保护功能而在设计上显得更为需要。
然而,在高密度线路设计及制造中,对保护元件的尺寸要求是其要达到轻、薄、微小的特征,而且在安装上需达到表面粘着型。因此,以有机高分子材料制作的PTC元件,已被设计成不同型式的表面粘着型电子元件,如美国专利第5089801号所揭示的,由于其中使用了上下各一对平面式的导电电极,因此在制造上必须考虑此平面式导电金属电极(conductive metal terminal as electrode)与PTC元件上下平面金属膜电极层的粘合稳定度,而此元件设计的缺点在于其上下导电金属电极与平面薄膜电极经回焊热风安装于电路板上时,常易产生分离。
美国专利第5864281号揭示的以蚀刻方式将PTC上下表面所附着的电极膜,按所设计的图案除去,一直蚀刻到PTC层,再沿着蚀刻沟纹,以外力使之断裂,从而制成电阻元件,此专利强调元件以断裂方式制造出来,以致于元件含有断裂造成的边缘(fractured surface),此专利并没有描述以元件结构改变来解决热传导的问题。
美国专利第5831510号及5852397号揭示了另外几种新型PTC元件,其对两个电极端的设计,基本上是采用一般印刷电路板设计,将电路透过穿洞,以电镀导通的方式,使上下各自分开的电极层,改变至对称式的平面构造。虽然此设计取消了外加的平面式导电电极,克服了前项专利(美国专利第5089801号)设计的缺点,但仍有下列数项功能的限制亟待改进:
(1)元件散热太快,以致于易受周围环境如印刷电路板上电路宽度、厚度或位置的影响,而直接反应在元件的电阻变化上,使电阻的跳动难以预测与控制。
(2)因金属电极膜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致使在制造过程中出现材料应力不均匀的现象,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电极剥离的现象,而无法达到原有的功能。
(3)上下两端的电极,须先将上下两平面的电极膜以蚀刻方式分割开来,使其每面有两区,以致于造成有效使用面积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粘着电气装置,其便于表面粘着式安装至印刷电路上,不仅元件散热慢,不易受周围环境如印刷电路板上电路宽度、厚度或位置的影响,电阻的跳动容易预测与控制;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电极不会剥离,质量性能稳固,且元件没有断裂造成的边缘,电极的有效使用面积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粘着电气装置,包括:
(1)薄板型电阻元件,是由具有导电粒子分散于其中的高分子材料所组成,该具有正温度或负温度系数性质的薄板型电阻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还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该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是分别从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
(2)第一导电构件,设置于该薄板型电阻元件的第一表面,且延伸至第一端面;
(3)第二导电构件,设置于该薄板型电阻元件的第二表面,且延伸至第二端面;
(4)第一绝缘膜,设置于该第一导电构件上,且延伸至该薄板型电阻元件的第二端面;
(5)第二绝缘膜,设置于该第二导电构件上,且延伸至该薄板型电阻元件的第一端面;
(6)第一电极,包括一主体部与一连接部;该第一电极的主体部包括一对金属箔片,是分设于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上;该第一电极的连接部包括一导电膜,是沿第一端面耦接该对金属箔片与该第一导电构件;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79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介面连接器卡扣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节水、无漏式坐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