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油过滤预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00257818.2 | 申请日: | 200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29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秀福 |
| 主分类号: | B61C5/02 | 分类号: | B61C5/02 |
| 代理公司: | 唐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过滤 预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预热器,特别是一种铁路机车车辆用燃油过滤预热器,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
目前,用于旅客列车的空调所需的电能是我国生产的KD25型空调发电车产生的,而发电车的电能是由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而生产的,因此在旅客列车运行中需带大量的柴油供发电机组所用,这些柴油储存在固定的油箱中,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使用普通柴油很难使柴油发电机组启动及正常运行,必须更换高标号的柴油来维持机组的正常运行,因而极大地提高了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柴油发电机组运行中产生的高温水与油箱中的燃油不断地进行热交换,不但能提高燃油的温度使其燃烧更加充分,维持气候寒冷条件下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同时有利于高温水的冷却,并且通过过滤器及温控装置,使燃油保持在最佳燃烧状态的铁路机车车辆用燃油过滤预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箱体,其结构要点是:燃油进油管与过滤器连接,过滤器与油泵连接,油泵与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与温控器连接,温控器与出油口连通,进水管与增压泵连通,增压泵与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与出水口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安装时,不必破坏原发电车或机车的结构及性能,利用柴油发电机组在工作中所生成的热能,对燃油进行循环预热、过滤以达到寒冷气候下使用普通柴油低温启动发电机组及机组的正常运行,节能效果显著。
2、对发电机组所用燃料不断进行过滤,保护机组的正常运转。
3、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操作简单,并具备过载、短路保护和温度自动控制的功能。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外形图。
图3是图2的A向图。
图4是图2的B向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由箱体、燃油进油管9、过滤器1等组成,它的燃油进油管9与过滤器1连接,过滤器1与油泵2连接,油泵2与热交换器5连接,热交换器5与温控器4连接,温控器4与出油口6连通,进水管7与增压泵8连通,增压泵8与热交换器5连接,热交换器5一侧与进水口9连通,另一侧与出水口3连通。过滤器1置于箱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箱体的外部还设有产品名牌10,温度显示仪11,油泵、水泵开关及显示灯12,出水接口13,出油接口14,进水接口15,电源线孔16。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利用柴油发电机组运行中产生的高温水与油箱中的燃油不断地进行热交换,提高燃油的温度使其燃烧更加充分,维持气候寒冷条件下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同时有利用高温水的冷却。通过过滤装置及温控装置,使燃油保持在最佳的燃烧状态。
它的工作过程分为油路和水路,油路的工作过程是:燃油经进油口9通过管路进入过滤器1,燃油过滤后进入油泵2,由油泵2流入热交换器5,再流入温控器4,最后由出油口6流出。水路的工作过程是:水经进水口7流入增压泵8,再经增压泵8进入热交换器5,然后从出水口3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曾在石家庄至秦皇岛Y222次客车上使用,全程运行8小时49分钟,KD25型空调发电车耗油量为2089/kw.h,其功率为600kw,故每小时耗油量为124.8kg,从石家庄至秦皇岛往返总计耗油1918.924kg.市场现行柴油价格为-10号——3100元/吨,-30号——3450元/吨,两者的差价为350元/吨,所以在冬季石家庄——秦皇岛Y222列车运行一个往返即可节约资金700元。同时,由于燃油的预热使其燃烧更加充分,又可使燃油节省2-3%,因此,一辆发电车运营一个冬季100天可节省资金7万余元。
安装时,先在柴油机组冷却系统中的进出水管适当位置各开一孔,将管座焊上,分别接通水管。在燃油泵吸油管的适当位置加三通,出口接进油管,在燃油箱的适当位置加三通,与出油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秀福,未经王秀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7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