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7659.7 | 申请日: | 200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577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简敏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3/90 | 分类号: | H01R33/9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顾红霞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器材 路基 转换器 使用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连接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行动电话中的电路基板与转换器长期保持稳定的电性接触,并可微型化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是以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第88216531号为基础的后续申请。
上述专利申请案所揭示的连接器的确具有接触稳定、使用寿命长、构造简单、体积微型化和成本降低等优点;不过,该连接器仍具有若干缺点待克服。
如图1、图2所示,仅有一个螺旋构成第二螺圈部42端面421。因此,端面421相对于电路基板5略呈倾斜,造成导电弹性体4与电路基板5之间的焊接性不够理想。此为第一个缺点。另一个缺点是:当连接器2在生产线(图中未示)上移动时,经常因为受到振动而使得其导电弹性体4顶部随机地插入位于前方的连接器2的导电弹性体4底部,影响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其原申请中存在的缺点,而申请一种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使其焊接更加牢固,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用于连接该电路基板与该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基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导电装置,该转换器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导电装置,该连接器是包括:
一绝缘基座,设有至少一贯穿孔;至少一导电弹性体,插设于该至少一贯穿孔中,其一端是突出该贯穿孔而可固定地与该第一导电装置电性连接,另一端则突出该贯穿孔而可压缩地持续与该第二导电装置呈电性接触;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导电弹性体另包含:
由数个螺旋所形成的第一螺圈部,一端具有端面;和由数个螺旋所形成的第二螺圈部,一端具有端面;而另一端则与该第一螺圈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其中形成第一螺圈部的螺旋的直径由端面间开始渐增,形成第二螺圈部的螺旋的直径则维持一定,且第二螺圈部在端面处另设有至少一个直径小于该第一螺圈部端面的直径的螺旋。
前述的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其中具有一对导电弹性体,且其中该绝缘基座为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贯穿孔的弧形塑胶构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采用上述结构,可使行动电话中的电路基板与转换器长期工作更加稳定,且使用性能提高,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在先申请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与转换器之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的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与转换器之间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导电弹性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导电弹性体的侧视图。
图7为显示导电弹性体底面的仰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讯器材中电路基板与转换器所使用的连接器,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2包括绝缘基座3和一对导电弹性体4。
绝缘基座3为一个两端略呈半圆形的弧形塑胶构件。绝缘基座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直径一定的贯穿孔30。
如图5所示,导电弹性体4为单一螺圈弹簧,其包含第一螺圈部41以及与第一螺圈部41连接的第二螺圈部42。第一螺圈部41和第二螺圈部42皆由数个螺旋所形成,前者的一端具有端面411,而后者的一端具有端面421。形成第一螺圈部41的螺旋的直径R1由端面411开始渐增,于与第二螺圈部42连接处在到最大会值R1M,故第一螺圈部41的形状呈现出顶面直径为R1m,而底面直径为R1M的推拔(taper)。形成第二螺圈部42的螺旋的直径R2则维持定值R1M,但是直径R2必须等于或略大于贯穿孔30。如此,导电弹性体4可以由其自身的弹性定位于贯穿孔30内。此外,第二螺圈部42在端面421处设有若干个直径R2m小于R1M的螺旋。如此,导电弹性体4的顶部便无法插入另一个导电弹性体4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连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7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防窃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