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盒无效
申请号: | 00256533.1 | 申请日: | 200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535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良;李过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2/1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陈红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盒,特别是针对乾电池所设计的电池盒,是一种可适用多种规格(型号)的电池,同时也是一个不限定电池安置方向即可进行充/放电的电池盒构造。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电池盒,广义的解释可包含一般所见的充电器,或是结合于电器产品上电池盒,用以安置乾电池,并借助电池中所储存的电能,提供电器产品输出的动力。
以前公开的充电器或是电池盒,监于构造上的限制,使得电池插槽的尺寸固定,且电池插入的方向也须依设定的方式安置;因此,就传统的充电器而言,其仅能供单一规格的电池使用,且安置电池时,也必须按照预定的方向置入,否则即无法正常供电。
针对上述传统的充放电装置,存在着使用上的诸多限制而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尤其是对电器用品不了解的使用者而言,装填电池时出错的现象更为常见。
监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最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适用于多种规格(型号)电池,同时也是一个不限定电池安置方向的一个电池盒构造。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盒,用以容置一端导电极为凸出于表面的正极,另一端导电极为平面的负极的电池,该电池盒的特征是包括有:
一承载该电池的承载座,设于该电池盒中,该承载座配置有一使该电池居中的定位机构,并设置有至少一直径调整弹簧,依不同直径的电池,调节该承载座的位置,即该导电棒与该导电极相接;
一长度调整机构,至少包含有二可相对夹合于该承载座的移动座,于该移动座中分别设有一轴向对应该电池两端导电极的导电棒、以及一推顶该导电棒抵接于该导电极的第二弹簧,该二导电棒依所接触的该导电极极性不同而到达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以及
二组正、负极导片,以对称(mirror)关系分别设置于该移动座中,且在该导电棒于第一位置及二位置时,分别与不同极性的导片接触导通。
其中,该导电棒系由一水平抵接于该导电极的横杆,及一垂直向下延伸,用以与该正、负极导片相接的纵向杆所组成。
其中,该横杆与该电池接连的该端端缘设有一用以夹扣住该正极导电极的夹合件。
借此,电池盒可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电池使用;同时,借由电池正、负导电极的形状差异,使电池不论安置的方向如何,两端的导电极皆可接连于极性匹配的导片。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例图,显示应用不同电池规格(型号)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使用例图,显示电池的安置方向不同时的状样。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池盒10包括有:一承载座11,系设置于电池盒10中,用以承载乾电池20(以下称的为电池),并于承载座11上配置有一定位机构12,令电池20的中间点固定在承载座11中间点上(后面详述);一长度调整机构13,至少包含有对应设置于承载座12两侧的移动座131,132,此二移动座131,132于相对内面是通过一第一弹簧133彼此相连接,并于二移动座131,132中分别设有一轴向对应于电池20两端导电极21,22的导电棒134,135、以及一个将导电棒134,135推顶抵接于导电极21,22的第二弹簧136,137,令二导电棒134,135依所接触的导电极21,22极性不同而到达一第一位置(为凸出于该电池表面的正极时)与一第二位置(为平面的负极时)(如图2、图3所示);至少一个直径调整弹簧14,此直径调整弹簧14具有弹性,且轴向两端分别接连于承载座11底面与定位机构12的相对内面上,得以依不同直径的电池20,调节定位机构12的位置,令导电棒134,135与导电极21,22对应相接;二组正、负极导片151,151’,152,152’分别设置于承载座11中,其中正、负极导片151,151’,152,152’系以对称(mirror)的关系配置,更详而言,则是如图中所示,正极导片151,151’系设置于靠外侧位置上,恰好与移至外侧位置的导电棒134或135相接触而导通,而负极导片152,152’则是设置于内侧位置,得与移至内侧位置的导电棒134或135相接触而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65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