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防盗锁无效
申请号: | 00256266.9 | 申请日: | 200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68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杜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明星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 |
代理公司: | 诸城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波 |
地址: | 262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防盗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锁的制作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机动车防盗锁。
目前,汽车或摩托车上使用的电锁,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用于车辆的起动开关,二是支持车内载电器的电源开关。为了达到车辆防止被盗的目的,人们采用了一车一套钥匙或车内安装全方位数码摇控防盗器。而“万能钥匙”的出现,对一车一套钥匙控制防盗“防不胜防”。车内安装各式各样的摇控防盗器,又具有很多弊端:一是防盗器需用车载电瓶或电池来支持,一旦电瓶或电池没电或人为断开,那么防盗器就会失控,失去防盗目的。二是现在使用的各类防盗器,价格昂贵,设置复杂、按装与操作都不方便。三是使用寿命短,有效率低,既使安装了摇控防盗器的车辆,失窃案也缕缕发生。由此可见,目前各类机动车采用的防盗保护措施,还不能达到人们理想中车辆防盗的目的。能解决这个问题,无异会对社会稳定,促进消费,加快汽车或摩托车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安装方便、寿命长,安全有效的机动车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机动车防盗锁,包括锁体、内转芯、外壳,空腔、锁舌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锁锁体(2)是用ABS塑料制成。在锁体的上部于钥匙插孔处设有开关一档、二档。所述锁体(2)内设有内转芯(4)和锁舌(3),所述内转芯(4)内设有均匀排布的10个弹簧孔(23)。孔内装有触点弹簧(5)、铜球(10)。所述锁舌(3)设在内转芯(4)内部,并通过钥匙的转动播动内转芯(4),所述空腔(22)设有多个接线柱,用于连接车内各用电设施及安装高压电圈和电子点火器,所述外壳(25)内设有外套(27)是选用mc尼龙制成。所述外(27)内设有四个弹簧孔,孔内设有触点弹簧(24)、铜球(8),所述外套(27)和内转芯(4)之间设有中间套(26),并在中间套(26)内设有四个导电柱(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启动开关与防盗于一体,制作简单,安装方便。
二是实用,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
现结合附图,详叙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二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示图中,2锁体、3锁舌、4锁芯、24、5触点弹簧,8、10、14铜球,9、30导电柱,36、11、20导线,16、17、18、19接头,15导电片、22空腔、25外壳、27外套、23、7弹簧孔,26中间套、40关闭位置、41开关1档、42开关2档、43匙孔。
图1中,锁体(2)和中间套(26)连为一体,锁舌(3)按装在锁体(2)内并与锁芯(4)相接,触点弹簧(5)安装在锁芯(4)内并通过铜球(10)、导电柱(9)与安装在外套(27)上的弹簧孔内的铜球(8)相触并接导线(20)与接头(17)相连,接头(18)、(19)通过铜球(14)、导电柱(15)相连。
图2中,40开关并闭状态、43匙孔,41开关一档,42开关二档。
如图一图二所示:当电锁处于关闭状态时(40),顺时针转动钥匙(1)带动锁舌(3)转动,播动内转芯(4)转动至开关一档(41)位置时,导线(11)由铜球(10)通过中间套(26)上的导电柱(9)导通导线(20)至接头(17)。即连通接头(16)→导线(36)→导电柱(30)→导线(11)→铜球(10)→导电柱(9)→铜球(8)→导线(20)→接头(17),同时导线(18)通过导电片(15)由铜球(14)和导电片(31)导通接头(19)。接头(18)(19)分别与电瓶火线及其它用电设施相连接。当钥匙转至开关二档(42)位置时,此两线仍导通。其它相同设置两组工作过程中相同,故不赘述。
内转芯(4)中设有的弹簧孔中的弹簧(5)的钢丝直径小于外套(27)内设有的弹簧(24)钢丝直径,即弹簧(5)的弹力小于弹簧(24)的弹力,当用原车钥匙顺时针转动电锁(2),使内转芯(4)在中间套(26)内灵活转动,并使各触点准确相触,接通各电路。
当不用原车钥匙,转动锁体(2)时,其受到一定的扭力,这时在弹簧(5)和弹簧(24)弹力差的作用下,中间套(26)转动,各弹簧触点断开,电源不能接通,机车处于防盗状态。
空腔(22)内采用封闭式安装高压电圈和电子点火器,控制了外露式安装容易连线起动,达到防盗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明星,未经杜明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6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击式捕蚊器
- 下一篇:三相紧凑型架空绝缘线路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