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材打捆机辅助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54772.4 | 申请日: | 200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472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发明(设计)人: | 付永领;李万钰;裴忠才;张晓明;李军;唐志勇;张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B13/22 | 分类号: | B65B13/22;B65B27/10 |
代理公司: | 兵器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材 打捆 辅助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领域,涉及对钢材打捆机的改进。
现有的钢材打捆机在对预成型的钢材进行捆扎前,都要将作为捆丝的盘条抽紧,这是影响捆扎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图1是抽紧的示意图,当沿着抽丝方向施加抽紧力时,盘条在钢捆的表面摩擦,向钢捆施加压力,使钢捆成型。这种抽紧方式的缺点是:其一、所需要的抽紧力非常大,盘条在钢捆的整个表面摩擦,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完成抽紧,能源消耗很大。其二、容易产生虚丝。由于钢捆的形状不尽相同,会出现盘条在抽紧过程中的折点,这时由于盘条的摩擦,消弱了对该拐点的拉力,造成折弯处以上盘条出现不能贴近钢捆即所谓的虚丝现象,影响钢捆的成型和捆扎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材打捆机的辅助成型装置,它可以保证钢捆的抽紧质量,同时大大减少所需要的抽紧力,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材打捆机辅助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固定在抱臂侧面油缸孔内的油缸;有一个摆杆,其外端有一个长形孔,固定在活塞杆端部的销轴穿过该长形孔使摆杆与活塞杆形成活动连接;在抱臂的侧面上固定着一个带有支撑轴的槽形支座,摆杆的中部有一个支撑轴孔,支撑轴穿过该孔使位于槽形支座内的摆杆与槽形支座形成活动连接;摆杆的内端朝向抱臂的中心,有一个固定在摆杆端部、外端带有凸台的滚轮轴,滚轮套在滚轮轴上可自由转动;当活塞杆位于向外伸出的最大行程时,滚轮封盖位于抱臂内圆上的导丝槽的槽口,当活塞杆位于向内收进的最大行程时,滚轮将导丝槽的槽口让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第一、成型质量高,可有效地消除虚丝。这是因为辅助成型装置能避免抽丝过程中的死点,避免虚丝现象的发生。第二、大大减小所需的抽紧力,节省能源消耗。本实用新型在抽紧时,盘条分阶段、由少至多逐步接触钢捆表面,减小了抽丝过程中的摩擦,所以,仅需要较小的抽紧力即可满足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抽紧钢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抱臂圆周上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也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图8是钢捆抽紧过程的分步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2,经预成型的钢捆进入钢材打捆机后,在捆扎前要由位于导丝槽13中的盘条14将其进一步抽紧成型,导丝槽13位于打捆机抱臂12的内圆面。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辅助成型装置,使盘条按一定顺序逐步抽紧钢捆,从而降低抽紧力,提高成型质量。本实用新型有一个固定在抱臂12侧面油缸孔内的油缸8,为辅助成型装置提供驱动力。油缸孔贯穿抱臂12的两侧,油缸8插入油缸孔内与抱臂12牢固连接。活塞杆9的运动方向与抱臂12的轴线平行。在抱臂12上固定着一个由摆杆2、槽形支座11、支撑轴3组成的杠杆机构,摆杆2的外端有一个长形孔,活塞杆9的端部固定着一个销轴1,该销钉穿过摆杆上的长形孔使摆杆2与活塞杆9形成活动连接。可以用开口销10或者其他常用方式防止摆杆2与销轴1脱离。在抱臂12的侧面上通过焊接或者螺钉连接固定着一个带有支撑轴3的槽形支座11,摆杆2位于该槽形支座内。摆杆2的中部有一个可穿过支撑轴3的支撑轴孔,这样,摆杆可以在活塞杆9的带动下绕支撑轴3转动。摆杆2的内端朝向抱臂12的中心,其上有一个固定在摆杆端部、外端带有凸台的滚轮轴6,滚轮7套在滚轮轴6上可自由转动。为了防止滚轮轴松动,可以用螺钉4和螺母5把滚轮轴6锁紧。在滚轮7和滚轮轴6之间可以增加一个轴套以减小摩擦。若活塞杆9向外伸出时,摆杆2的外端向外运动,内端带着滚轮向抱臂12的内圆运动,反之则相反。当活塞杆9位于向外伸出的最大行程时,滚轮7封盖住位于抱臂12内圆上的导丝槽13的槽口;当活塞杆9位于向内收进的最大行程时,滚轮7将导丝槽13的槽口让开。在工作过程中,在抽丝之前,将活塞杆9向外伸出到最大行程,滚轮7封盖了导丝槽13的槽口,开始抽紧后,盘条压在滚轮7上。当抽紧到一定程度后,活塞杆9向内收进到最大行程的位置,滚轮7让开导丝槽13的槽口,盘条从滚轮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成组使用,例如在抱臂上安装多个辅助成型装置。推荐沿抱臂12的圆周安装三个辅助成型装置,第一个辅助成型装置安装在抱臂的最上方,第三个辅助成型装置安装在抱臂的最下方,第二个辅助成型装置安装在抱臂的外侧下部,过该辅助成型装置中心的抱臂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为20°~35°。图2给出三个辅助成型装置的安装位置,其中第二个辅助成型装置的α角为28.5°。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排列方式。
下面结合图4至图8,说明安装三个辅助成型装置时的具体抽紧过程。图4显示为盘条抽紧前的状态,盘条将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收紧钢捆。图5为盘条开始抽紧,三个辅助成型装置都未打开的状态,此时盘条挂在滚轮Ⅰ、Ⅱ、Ⅲ上。图6为上部的辅助成型机构打开、滚轮Ⅰ脱扣的状态,此时盘条压在钢捆的上部。图7为中部的辅助成型装置也打开、滚轮Ⅰ、Ⅱ脱扣的状态,此时盘条压在钢捆的上部和外侧。图8为下部的辅助成型装置也打开、滚轮Ⅰ、Ⅱ、Ⅲ都脱扣的状态,盘条将钢捆抽紧成型。从图4至图8可以看出,辅助成型装置按照上、中、下的顺序依次脱开,逐步将捆丝紧靠在钢捆上,不仅解决了捆扎时的虚丝现象,而且使抽紧力大大降低,盘条很紧密地附着于钢捆之上,有利于提高打捆机的打捆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