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童鞋无效
申请号: | 00254705.8 | 申请日: | 200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468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阳;谢文王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文王 |
主分类号: | A43B3/30 | 分类号: | A43B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44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必须品鞋,特别是涉及一种儿童穿着行走舒适,不易摔倒的新型童鞋。
目前,传统的童鞋鞋底与鞋面是采用线绳一字形缝合或鞋底与鞋面胶粘合,鞋底、鞋头、鞋两侧及鞋跟都是平的。行走时鞋底须打弯,着地时有一定的角度,足弓无法固定在一个相应弧度上。因此,儿童在行走时童脚容易碰伤、变形和跌倒。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童鞋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童鞋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童鞋,使其正在发育成长的儿童穿着舒适易于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型童鞋,它包括有鞋面,其特征在于鞋面、鞋中底及鞋外底相互顺序衔接,鞋中底前端与鞋面鞋头部位结合处,向上成一定的翘弧度,鞋中底腰部与鞋面腰部结合处,向上成一定的翘弧度,鞋中底后端与鞋面后跟部位结合处,向上成一定的翘弧度,鞋中底与鞋面衔接其周边有一圆形凸边。
前所述的鞋中底与鞋面采用线绳交叉缝合衔接。
前所述的鞋外底前端、中腰部和后端均向上成一定的翘弧度,与鞋中底稳合衔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如后的优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克服了传统童鞋鞋底、鞋头、鞋两侧及鞋跟都是平面,使儿童在行走时童脚容易碰伤、变形和跌倒的不足。设计出一种鞋底前端、中腰部和后端均向上成一定的翘弧度的新型童鞋。本实用新型具有造型新颖,结构简单,穿着舒适,脚不易变形,行走灵活,不易摔倒诸多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面2.鞋外底3.鞋中底4.鞋缝合线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儿童成长发育的特殊需要,改变传统制鞋“结帮”的工艺方法。改用“交叉缝合套楦法”,对童鞋的鞋头、鞋腰和鞋跟形状作出较大改进。
请参阅图1所示,新型童鞋主要是由鞋面1、鞋中底3和鞋外底2三部分组成。鞋面1与鞋中底3采用鞋缝合线4“交叉缝合”,鞋中底3与鞋面1交叉缝合衔接后,在鞋的周形成一圆形凸边。
鞋中底3前端与鞋面1鞋头部位结合处,向上成一定的翘弧度,鞋外底2前端向上粘合至鞋头前尖的一定高度。保证脚趾头避免碰伤。可增加鞋底着地面积,加强抓地力,防止滑倒。行走时鞋子不必打弯,使得更轻松和舒适。
鞋中底3腰部与鞋面1腰部结合处,向上成一定的翘弧度,鞋外底2腰部向上粘合至鞋腰部的一定高度。帮助站立或行走时的平衡与稳定,避免滑倒。固定脚弓及足踝,防止足部变形,预防扁平足或外翻、内翻足的产生。
鞋中底3后端与鞋面1后跟部位结合处,向上成一定的翘弧度,鞋外底2后跟向上粘合至鞋后跟的一定高度。保证脚后跟避免碰伤。可增加鞋底着地面积,加强抓地力,防止滑倒。行走时脚跟顺着弧度著地,增加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与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文王,未经谢文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7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扫变压器
- 下一篇:总配线架用保安接线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