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伸缩折叠的排挡锁座无效
申请号: | 00254689.2 | 申请日: | 200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428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原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原收 |
主分类号: | B60R25/02 | 分类号: | B60R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折叠 排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伸缩折叠的排挡锁座结构,以其可做角度调整及旋转之用,而可供各型手自排(手动自动排挡)汽车使用外,主要是具有安装便利及不会破坏车体的功效。
一般汽车的排挡板锁如图1所示,该排挡板锁A呈一弯折状,顶端预制有配合供与排挡锁的插钩杆的插钩孔A1,底端适当处设置有数通孔A2,供以螺丝B及螺帽C而锁紧定位。由于汽车种类相当多,制造商则依车型的种类而开制符合的排挡板锁规格,其经济效益不合于成本,如在材料、工时、设备上均会徒增成本;该排挡板锁须由专业人士安装于车体,而今市场中的普遍趋势为由一般驾驶者自行安装,即以迎合“DIY”组装方式;再者,该排挡板锁安装于车体时,因需在车体上钻孔而破坏车体的结构,而造成车主的困扰与不便;而且,由专业人士安装时,乃要一段安装时间,驾驶者会将汽车及钥匙交给专业人士,造成有心人士有机可乘而将汽车排挡锁钥匙复制,当驾驶者将车子开回时会留下联络地址,以便寄上保证卡,因此,遂造成汽车失窃的原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便利、不会破坏车体结构的可伸缩折叠的排挡锁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伸缩折叠的排挡锁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固定杆,其杆身相对间格处穿通有供螺栓插入后插固于车内座椅的椅脚的固定孔,固定杆的杆身一端侧设有一供与连接杆相枢接之用的铰链座;
一呈中空管状的连接杆,其杆身一端侧设置一可嵌入固定杆的铰链座内的铰链座,连接杆与固定杆通过插入两者铰链座的插栓枢接成一体,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可与缩伸管相枢接的贯穿杆身的轴孔;
一呈中空管状的缩伸管,其一端形成对称而贯穿杆身的长沟槽,缩伸管通过插入其长沟槽及连接杆的轴孔的插栓与连接杆枢接,缩伸管的另一端有一贯穿管身并与单钩杆的杆身直径相同的供一单钩杆插穿用的插钩孔;
一单钩杆,其一端形成有一大于杆身的端头,于中段适处设置贯穿杆身的供一挡杆插穿的挡孔,单钩杆杆身的另一端凹制有一使得杆身插入排挡杆的杆头内后,排挡杆受单钩杆卡挡无法被拨动的环沟;
一排挡杆杆头,由杆体及固定盖所组成,杆体的面部内制有一恰可供锁头置入的适深空心孔,面部有恰供固定盖盖合固定的环缘,固定盖的盖面穿通有与空心孔相对的使空心孔内的锁头露出的圆孔,杆体的侧面形成与空心孔相通的供单钩杆具环沟的一端插入的挡孔。
以固定杆、连接杆及缩伸管枢接而成的多段管体安装于汽车座椅的椅脚后,可由座椅内自由伸缩折叠,方便缩伸管所插穿的单钩杆调整位置,以插入于排挡杆杆体内,使排挡杆受单钩杆卡挡无法再任意被拨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因可做角度调整及旋转作用,故而可供使用于各型手自排汽车,并具有安装便利不会破坏车体的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1为习式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图2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组装剖面图;
图6、图7是图5的立体外观图和组装剖面图;
图8-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图;
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图8所示详细结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伸缩折叠的排挡锁座结构,其由固定杆1、连接杆2、缩伸杆3、单钩杆4及排挡杆杆头5所枢接而成。其中:
固定杆1的杆身相对间格处穿通有固定孔11,可供螺栓1A插入后插固于车内座椅6的椅脚61,使整个固定杆1固设于座椅6的椅脚61上,固定杆1杆身一端侧设置有一铰链座12,可供与连接杆2相枢接之用;
连接杆2呈中空管状,其杆身一端侧设置一铰链座21,该铰链座21可嵌入固定杆1的铰链座12内,一插栓1A插入之,使连接杆2枢接于固定杆1成一体,以及以插栓1A为转轴可作转动,另一端形成可与缩伸管3相枢接的贯穿杆身的轴孔22;
缩伸管3呈中空管状,其一端形成对称而贯穿杆身的长沟槽31,以及以插栓3A插入长沟槽31及连接杆2的轴孔22,使缩伸管3枢接于连接杆2,缩伸管3即以该插栓3A于长沟槽31内滑动,而可任意拉出与缩回,以及以该插栓3A为转轴任意转动,而缩伸管3另一端则有一贯穿管身并与单钩杆7的杆身71直径相同的插钩孔32,可供一单钩杆7插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原收,未经杨原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