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隐式冷凝机组无效
申请号: | 00254483.0 | 申请日: | 200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43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俊钰 |
主分类号: | F24F3/06 | 分类号: | F24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盛正元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恩泰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龟***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隐式 冷凝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隐式冷凝机组,也就是空调冷、暖气机的冷凝机组(俗称室外机)、冷藏机组用的冷凝机组,尤指分离式机种的冷凝机组。
目前市售的冷凝机概略有以下几种:
1.窗型冷气机;2.分离式冷气机3.气冷冰水机。
上述各种机组各具有下列特点及限制:
1.窗型冷气机:安装简易,但噪音大,且室内侧必需紧邻通风性良好处,易受限于安装位置的选择。
2.分离式冷气机:安装简易,室内噪音较小,但室外机需在通风良好处,其轴流扇静压低,若在前方有阻档或高楼逆风时会产生排热不良状态,且对大楼有不美观的问题。
3.气冷冰水机:安装较不便,占空间,高楼逆风会造成室外机的散热不良,需安装在通风良好处。
上述机种都有共通的“占用空间”及“需安装在通风良好处”的特点,虽然分离式的室外机有时是装置在公寓等的墙壁上,但终究有碍都市观瞻,而且逆风时会大大地影响效率;然而,因我国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空间的运用极为精密,如此危险且不美观的外挂,实有不得已的苦衷。
本发明人潜心精研,重新检讨结构、安装等状况,期望在不占据人们有效的活动空间下提供良好的冷凝机组。
本发明人认为:阳台的上方或室外骑楼的上方是装置分离式冷气机的冷凝机(室外机)最理想的地方,既不占地面空间,又易于维修,甚至可将阳台等上方装修天花板,形成一美观的场所,同时,也不妨碍公寓大楼的观瞻。
然而,若将目前的冷凝机(室外机)直接装置其上,则排风的效率、导出风向的直接向下扩散等问题都无法克服。尤其是风扇的直径通常与机体的结构外型相配的方形构体更难配合阳台上方的既有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隐式冷凝机组,主要是按照可安装空间的特性,形成可吊挂、隐藏、不占地面、墙面空间的冷凝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在机组上设置高静压翼型风车,将其出口设置成斜向角度,以将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有效地集中强力导出。
实施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该吊隐式冷凝机组,由一压缩机、一热交换机、一组高静压多翼型风车、一冷媒控制器、控制系统及水盘等组成,该机组外形是在一盒形框架上固定一顶板、一前板、一第一侧板、一后板、一第二侧板和一底板,其中后板上设有进气口;前板上设置一对排气口;其内侧装有一定位马达的马达轴架,而马达两侧则设有两高静压多翼型风车;第一侧板设有装置油管的冷媒阀座;底板上装置压缩机和形状与风车组配合的热交换机;该机组可不占地面空间地吊装在阳台上方,骑楼上方,室内轻钢架或木工装璜的天花板内;该机组高静压多翼型风车的排气口与前板的排气口配合;该机组内侧的热交换机按实需设成长形体或多层次的;该机组底板下方的水盘可由机组下方向下拆卸。
现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吊隐式冷凝机组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吊挂状态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吊挂状态示意图(二)。
图中件号说明
顶板......11 前板......12 排气口......121
第一侧板......13 冷媒阀座......131 后板......14
进气口......141 第二侧板......15 底板......16
压缩机......20 热交换机......30 管路......31
风车组......40 马达......41 风车......42、43
轴架......44 排气口......421、431水盘......50
阳台......A 室内......B 室内......C
室内机......D 室外机......E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的基本图,包括顶板11、前板12、第一侧板13等,如图2所示,尚包括一后板14、第二侧板15及底板16等。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内部构成主要包括一压缩机20、一热交换机30、一高静压多翼型风车组40、一水盘50等。
后板14上设有进气口141,前板12上设一对排气口1121,第一侧板13上设置若干冷媒阀座131等,以装置管路等。
热交换机(冷凝器)30可依实际需要而设计成长形体或多层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俊钰,未经周俊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电动机用电容器的新型壳盖
- 下一篇: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