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室塑料大棚膜上用的防寒保温被无效
申请号: | 00254045.2 | 申请日: | 200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44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李凤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莉 |
主分类号: | A01G9/22 | 分类号: | A01G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225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塑料大棚 膜上用 防寒 保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寒保温被,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温室塑料大棚膜上用的防寒保温被。
目前,广大菜农所使用的温室塑料大棚膜上的防寒保温被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由打草帘机制造出1.3米宽、7米长,4厘米厚的长方形草帘保温被,使用时平铺在温室塑料大棚膜的表面,每两块之间增加一块搭在接缝处压住接缝,但由于草束间缝隙大,搭接处密封不严,易透风、散热快,特别在冬季数九天风大,气温低时因保温效果不好,经常发生冻害,又由于采用搭接式密封,容易钻风,遇有较大寒风时,掀翻保温被也有时发生,还由于该保温被自重很大,铺在大棚膜上平均每平方米荷载在10公斤以上,遇有较大雨雪天还常常出现压垮塑料大棚事故。第二种是联合并用式防寒保温被,首先,由牛皮纸或毛头纸、无纺布为基布,双面或单面复以0.01至0.04毫米塑料薄膜复合而成的温室大棚防冻保温纸被,使用时先将该被铺在大棚膜上,然后再放上草帘防寒保温被,实际等于在草帘防寒保温被的里面增添了一层贴实的保温层,采用这种联合并用的结构后,虽然比单独用草帘防寒保温被的保温效果稍好一些,但依然存在:因被体过重而压垮大棚、因搭接不严大风吹翻被体,因联合并用的结构热阻值小而导致保温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例如辽宁省凌源市冬季天气相当寒冷,夜间气温常达零下30℃,到数九天大地冻层达1米深,菜农根据这种气候环境在建造温室塑料大棚的保温围墙时,采用1米厚的粘土围墙,通过实践验证其保温效果十分理想,如以此为例与铺在大棚膜上的现有技术保温被按等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计算对比,则现有技术保温被的保温效果远不如粘土围墙的保温效果好,当已知白天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为30℃,粘土围墙的导热系数为0.46千卡/米·时·℃,现有技术防寒保温被平均导热系数为0.055千卡/米·时·℃,其总厚度为0.041米时,按傅立叶定律:单层平壁的热导公式计算,在夜间气温最低时;通过每m2粘土围墙的热量是:
Q/A=λ(t1-t2)/b=0.46×[30-(-30)]/1=27.6千卡/m2,其热阻值为;R=b/λA=1/0.46×1=2.174℃/千卡。通过每m2现有技术防寒保温被的热量是:
Q/A=λ(t1-t2)/b=0.055[30-(-30)]/0.041=80.49千卡/m2,其热阻值为:R=b/λA=0.041/0.055×1=0.745℃/千卡。数据表明,现有技术防寒保温被的热阻值只有粘土围墙的热阻值1/2.9,每m2热量的传递量是粘土围墙的2.9倍,而现有技术防寒保温被要覆盖着正体大棚的70%的保温面积,面积越大散热越多,所以现有技术结构的防寒保温被在夜间就无法保持温室大棚内所需要的理想温度,结果造成棚内植物白天生长,夜间休眠状态,拉长了成熟期。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温室塑料大棚膜上用的防寒保温被,其主要目的在于:该保温被一方面通过改进结构,降低热量的传递,确保大棚内植物在夜间也能继续生长的理想温度,另一方面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减轻自重消除压垮大棚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即解决使用时被体之间的搭接不严,透风散热和掀翻保温被的问题,实现连结紧、密封严、增强保暖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温室塑料大棚膜上用的防寒保温被包括由轻薄、防水、柔体材料制成有被面、被里的被体,在被体内被面与被里之间设有若干根垫条,这些垫条与被体呈横向排列,垫条之间是等间距设置。垫条是固定连接在被体内壁上,在被体内通过垫条形成若干个横格式空腔,空腔内可供充填体轻绝热好粉粒状的保温材料或空气,被体的长、宽和厚与垫条的长短、粗细相适配。
上述结构,由于采用垫条的长短与粗细来调正空腔的大小与厚薄,空腔内又可以提供优选多种导热系数低,价格低廉,体轻绝热好的固体或气体材料为填充物,这样本实用新型防寒保温被即可实现体轻保温好的目的。
上述垫条可以采用圆筒或圆棒形。该垫条还可以采用硬、软材料制成的工字形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莉,未经李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