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阀无效
申请号: | 00253858.X | 申请日: | 200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463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阀。
一般电磁阀是利用电磁效应产生机械运动,使操作阀片离开或堵住阀座而控制水流的导通与关断。就其操作电流及动作方式,电磁阀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电磁阀;交流型电磁阀是利用将导磁材料持续通以电流,产生吸力而让阀片脱离或堵住阀座,造成流体的通过或关断;当电流消失时,在原储能装置(一般为弹簧装置)的作用下,会将阀片归回未动作前状态。直流型电磁阀则是通过内置的一永久磁铁,当通以电流时增加两磁性物质的磁通密度,使其互相吸附而造成阀片脱离或堵住阀座;当电流消失时则由永久磁铁的磁力将两磁性物质维持在最后的动作状态。由于直流电磁阀是在使用的开始或结束的瞬间通一电流即可操作,中间不需持续通电,故与在整个动作过程中都必须持续通电的交流型电磁阀相比,其显然较为省电;因此,直流型电磁阀适合用在偏僻、乏人照顾的地区。
图1、图2为直流型电磁阀的结构图,它包括一可产生电磁效应的电磁部1和一阀座2;电磁部1装设在导引流体通过与否的阀座2上;电磁部1在一导磁框10内装设有一中空的绕线轴11,绕线轴11的外围缠绕有感应线圈12,并在绕线轴11的下方分别套置有导磁环13及永久磁铁14,而在绕线轴11内侧由上而下依序装设有一固定蕊心15及活动蕊心16,其中在活动蕊心16的顶部内置有一回位弹簧17,在活动蕊心16的底部则设置有一阀盘18;上述结构的电磁阀动作时,在感应线圈12处通以一瞬间正向电流,使活动蕊心16克服回位弹簧17的张力朝固定蕊心15处吸附,并使其底部的阀盘18离开阀座2的管流口20,使流体由入口21通过管流口20从出口22流出;相反地,在感应线圈12处通以一瞬间反向电流,则使活动蕊心16自固定蕊心15处脱离,并通过回位弹簧17将其往下顶移,使其底部的阀盘18再次堵住阀座2的管流口20,而令流体无法从管流口20流出;上述活动蕊心16被往上吸附在固定蕊心15并中断电流后,由永久磁铁14磁力线分布和导磁物质的导磁系数的差异性关系,使回位弹簧17无法顶开被永久磁铁14定住的活动蕊心16,使活动蕊心16呈一种记忆式的吸附;同样地,当活动蕊心16被往下顶处后亦由于回位弹簧17和永久磁铁14使活动蕊心16在断电后维持在最终的动作位置,这亦是前述所指的直流型电磁阀只需在动作时通以瞬间电流的原因。
习用的直流型电磁阀虽具有如上所述的节电及使用次数多的优点,但仍存在以下缺点:
一、绕线轴11在缠绕感应线圈12处的管壁须较其它处厚,以抵抗感应线圈12缠绕后的内缩应力,但相对地,由于该绕线轴11在对应于感应线圈12缠绕处内又适巧为活动蕊心16的设置处及动作区,因此管壁又必须适当地变薄,以形成使活动蕊心16活动的足够间隙,如此却又在无形中削弱了此部分的抗束缩强度,而令直流型电磁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绕线轴11因内缩而夹住活动蕊心16,以致无法操作的情形;虽然此种情形可通过增加绕线轴11的壁厚而得以避免,但因绕线轴11乃一非导磁物质,过厚的管壁又会阻碍磁力线的延伸而使磁通效率变差,进而影响活动蕊心16在断电后的定位。
二、由于电磁阀的动作是通过移动活动蕊心16去吸附固定蕊心15或自固定蕊心15处脱离而达成出或止流体的目的,故活动蕊心16的体积及重量影响了该只电磁阀的动作耗费功率,而上述习用的活动蕊心16的体积远比固定蕊心15大且重量也相对较重(约13公克),所以不论将其通磁使吸附在固定蕊心15或自固定蕊心15处脱离所需消耗的电功率均较高,连带地作为定位用的永久磁铁14也因需较大的吸力而增加了其体积。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电磁阀内绕线轴管壁薄且磁通效率好的电磁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电磁阀由电磁部及阀座构成,电磁部包括有一外部的导磁框及内部缠绕有感应线圈的绕线轴,在绕线轴的中心管内由上而下依序装设有永久磁铁、固定蕊心和活动蕊心,固定蕊心位于绕线轴缠绕感应线圈的绝大部分区域,且其长度较活动蕊心长,另,在该活动蕊心内的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有一回位弹簧和阀盘,并使回位弹簧的顶端抵设在固定蕊心的底部,在绕线轴未缠绕感应线圈且对应在活动蕊心的位置处套设有一导磁套;
本实用新型固定蕊心的长度较活动蕊心长,其长度比约为3∶2,且位于绝大部分缠绕有感应线圈的绕线轴内,以提供绕线轴必要的强度辅助,使绕线轴的管壁得以变薄,并因此获得良好的磁通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3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