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供暖组合型加热睡床无效
| 申请号: | 00252414.7 | 申请日: | 200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9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修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修力 |
| 主分类号: | A47C17/00 | 分类号: | A47C17/00;A47C21/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振刚 |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供暖 组合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睡床,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用水等液体加热的睡床,属于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
寒冷地区的睡床,由于环境温度低,需要对睡床加热,最原始的火炕就是一利用明火加热的睡床,相继又产生电加热床具和最先进的水床,都带有加热床垫的功能,但电加热床由于有危及人生命的高电压存在而隐藏有对人体危害性以及着火的可能,其安全性不好,而水床其制造成本很高,维护困难,对于中低档家庭难以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室内供暖组合型加热睡床,其优点是安全,运行成本低,温度升降平稳,舒适感强,有利于身体保健,而且可以作为家庭的辅助取暖装置,与其它理疗手段相结合可实现多种功能。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安装,可以与外加热系统连接,又可以单独成为一循环系统。系统的配套和运行方式可有多种选择。
本实用新型是是由床头1、床体20、床垫28和加热装置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装置是在床垫中,在其使用面的下方均布有可供液体在其中循环的加热管网27。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个与加热管网27连接而形成独立循环的电加热器12。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个与其热介质循环管网连通的布置于床头位置的散热器65。所述的包括有电加热器的独立循环系统是由布置于床头内的电加热器12、供水水箱8和床垫下的加热管网27形成自循环系统。布置于床头1处的电加热器12是伸入到循环管线中的电热管。布置于床头处的电加热器12还可以是包复于循环管线外的螺旋加热线圈47,加热线圈与管线之间及其线圈外层均设有绝缘层46。所述的电加热器是一组以上,形成多级加热。在床体下方设有滑轨30,床体与滑轨接触面装有多个床体滑轮43。所述的床垫上的加热管网是在床垫的弹簧38层的中间部分。
本实用新型有多种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
图2为图1床头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床头管网部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床头供水管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图2床头加装维修专用门后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后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床垫局部剖俯视图。
图9为图2的局部剖侧视图。
图10为带滑轨实施例侧视图。
图11为床垫部分局部剖视图。
图12为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床头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图15为线圈型加热管的床头主视图。
图16为线圈型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A-A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是一种带滑轨的实施方案,床头1、床垫28、床体29构成睡床的主体部分,带有滑轮43的床体29置于滑道槽轨30的槽内,床垫加热输水循环管线27经床头管线通孔26与床头中的加热器相接,其管线外包有槽体垫层39。
图2为床头1结构图,通过床头加热壳体固定件2将加热壳体6与床头连接,壳体内装有一层防火保温绝缘材料3,供热系统配置有水温控制装置4,加热定时器5,实现人工和自动水温和定时控制,循环系统的供水水箱8通过水箱固定孔7安装于加热壳内,其中9为水箱注水孔,电加热器12电源线穿过线路管11,其壳体处装有水温控制传感器10,水箱装有水位控制报警器13、14为控制开关,在与外电源连接处设一漏电保护器15,以防止漏电时对人体产生电击。床垫的管线连接于床头的输水管16,其中17为供电插座,18为放水排污阀,19为床头床体安装固定孔,20为睡床维修滑道槽轨,21为床垫加热回水管,加热器通过固定架22固定在加热管壳中,设有加热循环与排污管23,经注水管69给水箱注水,外电源连接于主电源连接座62。
图3中49为回水输水管,31为受热容器,45为加热器输水分水管,32为回水输水管连接头,33为床垫加热输水管连接头。为了维护方便,床头装有维修专用门41,门锁56装于门的把手处,门上开有多个通风散热孔58,其中57为门的合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修力,未经杨修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24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