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主机面板灯号显示效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52180.6 | 申请日: | 200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576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叶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民杰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主机 面板 灯号 显示 效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号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电脑主机面板灯号显示装置。
一般的电脑主机,由该面板来看,主要是设有一开关按钮A、一重置钮B(RESET)、一光盘驱动器C及一软盘驱动器D,如图1所示,而光盘驱动器C及软盘驱动器D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C1、D1(LED1、2),当其于使用时,该发光二极管C1、D1(LED1、2)亮起,藉以通知使用者该机器正常运作,除此之外,该开关按钮A与重置钮B底缘设有二个发光二极管E、F(LED3、4),当开关按钮A开启时,发光二极管E(LED3)随即亮起,用以告知使用者电源供应器正常运作,而另一发光二极管F(LED4)则是以全亮或连续闪砾的方式通知使用者该硬盘运作正常。
然而此种开机后,其中一发光二极管E(LED2)即维持亮起,而硬盘运作正常时另一发光二极管F(LED4)方以全亮或断续的闪砾方式亮起,显得相当单调乏味,殊不理想。
因此,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期能提供一种电脑主机于开启时或硬盘运作时,该电脑主机面板即会产生更活泼生动的视觉效果的电脑主机面板灯号显示效果装置,可供消费大众使用,为本实用新型所研创的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不单调乏味、具活泼生动视觉效果的电脑主机面板灯号显示效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脑主机面板灯号显示效果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是将二个以上的发光元件设于一固定片上,且该发光元件受控于一芯片,再将其固设于电脑主机面板上各预设孔槽中,并将芯片延伸的电源线与电脑主机连接;藉此,当电脑开机后,该发光元件受芯片内预设的程序控制以展现各种发光讯号。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
其中该电脑主机面板预设的孔槽配设有透明盖体。
其中该芯片的电源线是连接至电脑主机的电源供应器。
其中该芯片的电源线是连接至电脑主机板的POWER LED或硬盘(HDD)的LED。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当电脑开机后,该发光元件受芯片内预设的程序控制以展现各种发光讯号,使产生更活泼生动的视觉效果。
以下谨藉由具体的实施例配合附图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特点作一详细的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为现用电脑主机面板的外观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方块图。
图3-1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于电脑主机的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应用例图。
请参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二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1固设于一固定片10上(于此较佳实施例中是设有六个发光元件11设于一固定片10上,同时,该发光元件11再与一预写有控制程序的芯片12连结并受其控制,而该芯片12并连结延伸出一电源线13。
请参图3-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路配线图,其中芯片12的第1脚振荡输出端(OSCO)籍一电阻与第16脚的信号输入端(VN)连接,第4脚(VCC)连接一二极管再接至电源正极,且第4脚再连接一电容器至电源负极以增如稳定性,而第5脚与第3脚均连接至电源负极,该第10-15脚各连接发光元件11(发光二极管LED1-LED6),各发光二极管的另端相连接后再连接至电源正极,合上电源(POWER ON)时,芯片12的LED输出端会让发光元件11(发光二极管LED1-LED6)轮流顺序闪烁,第一次闪砾约持续5秒,进入待机状态,当信号输入端收到信号时,LED输出端方再触发发光元件11形成各种闪烁。上述芯片可用型号为NH512A。
完成上述连结的发光元件11及芯片12,且由芯片12所延伸的电源线13是可直接连结至电源供应器26,或连结至主机板27上(POWER LED或硬盘[HDD]的LED)如图3所示,藉此,令本实用新型形成一完整的电路,同时,并利用芯片12内所预写的控制程序来控制发光元件11的闪砾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民杰,未经叶民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2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