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配线架的同轴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1299.8 | 申请日: | 200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493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简中;杨高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国荣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宁波市骆驼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配线架 同轴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设备,数字配线架中的核心元器件同轴连接器,将其先组装在单元板上,然后再安装在机架上构成数字配线架。
现国际上如日本NEC类似产品的同轴连接器,采用电缆式同轴结构,其轴心距较长为117mm,装配后容量较小,容量若要加大,单机数量要增多。需占用机房面积也大,增加了电信局的基建投资,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配线架的同轴连接器,实现了小型化、轴心距短,单元体积小,提高了单机架容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基建投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数字配线架的同轴连接器由内接头组件插入外接头组件内构成,而所述的内接头组件由绝缘导线将安装在内接头上,并带有上、下针座的两内接头针、带针座的测试针连成一体,而带有内卡接弹簧的外壳与带有弹簧圈的内接头连接成一体,并与固定块连接构成。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外接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内接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图4的左视图;
图6.接触簧片零件图;
图7.图6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外接头(5)中间有阶梯形通孔,即7个弹性接触处,两端为带有螺孔的圆柱、中间为圆锥形。
壳体(3)为带有螺孔的圆管,外表面中间有一凹槽,上端口有倒角,底边缘有一凸缘。
卡接簧(4)为上有均布大、小齿爪的开口圆环。
接触簧片(7)为上有均布7长条形通孔,即7个弹性接触处,并周边上有一开口、上端为鼓形的圆筒,如图6、7。
外接头针(8)固定在针座(9)上,并安装在接触簧片(7)内,接触簧片(7)紧贴壳体(3),并下端安装外接头(5),用螺钉(10)将壳体(3),外接头(5)连接成整体的外接头组件,如图2。
外壳(1)为圆筒形,下端一侧面有一开口,相对一面有一螺孔,上端口有一倒角。
内接头(2)为相通的H形管,其中三端开口,一端紧固有盖(15),下端基本对称。
内接头针(16)固定在由上、下针座(17)、(20)连成一体的针座内。
带上、下针座(17)、(20)的两内接头针(16),带针座(13)的测试针(12),分别紧嵌在内接头(2)上的三开口端,并用绝缘导线(14)将两内接头针(16)和测试针(12)焊接固定成一体。
将带有内卡接弹簧(11)的外壳(1),紧套在内接头(2)的一端上,并用螺钉固定连接成一体,在内接头(2)的另端连接弹簧圈(18)后插入固定块(6),连接成整体的内接头组件,如图3。
将内接头组件分别插入两外接头组件内构成同轴连接件,如图1。
将六组同轴连接件,分别与塑料块(21)上的两插座孔连接,并用其固定块(6)上的螺钉(19)单端固定在塑料块(21)上,构成单元板部件,如图4、5。
将多个单元板部件安装在一固定板上构成单元板,再安装在机架上组装成数字配线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因本同轴连接器采用铜管式同轴结构,并轴心距小,只有16mm的小型化设计,比日本NEC类似产品为电缆式同轴结构,轴心距为117mm要小很多,使之装配成整机后大大提高了机架密度。在机架加宽1.3倍,而其它尺寸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容量是日本产品的12倍,为电信局节约了大量机房空间,而外、内接头组件中的卡接、接触簧片设计成齿爪形的弹性接触结构,减少了接触电阻。而元件体积小、并为单端固定方式,即只有一端有固定块。因此比日本产品采用双端固定的结构体积要小,零件数量要少。由于元件体积大大缩小,所以分布电容相应减少,而输速率大大提高,同时线路间抗干扰能力也显著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国荣,未经严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1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防尘和托手板盖的电脑键盘
- 下一篇:冲排灰浆水及高硬水系统防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