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00250461.8 | 申请日: | 2000-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66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 发明(设计)人: | 邱垂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垂南 |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447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更加方便插取、替换金手指PC板A的改进的连接器。
请先同时参阅图1、2,为使金手指PC板A具有可插取、替换的作用,而均于一电路板B上预先焊固一连接器C,再将金手指PC板A的插接端A1插合于连接器C的衔接槽C1中,达到使金手指PC板A与电路板B连结的目的。而且,为符合产品外观呈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故该连接器C均以水平方向(横式)焊接于电路板B上,使金手指PC板A亦得以水平方向插接于连接器C的衔接槽C1中,达到降低产品厚度的目的。然而,上述连接器C虽具有连结金手指PC板A与电路板B的功效,但在实际组装及使用时,发现仍存在下列诸多缺点:
1、由于连接器C的体积相当窄小,且又横向贴平于电路板B上,故当金手指PC板A的插接端A1欲插合于连接器C的衔接槽C1内时,由于衔接槽C1与电路板A的板面仅留设极小的距离,而使插合金手指PC板A的作业由于空间不足而增加其困难。
2、金手指PC板A的插接端A1是由若干金属薄片排列而成,而连接器C的衔接槽C1内是由若干对应该金属薄片的弹片所构成,而经常对金手指PC板A施以插、拔的动作,不但容易造成插接端A1的金属薄片磨损,且易使衔接槽C1内的弹片弹性减退,令其夹持力不良,故而造成信号传递不佳,甚至金手指PC板A脱落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改善上述连接器所产生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更加方便插取、替换金手指PC板A的改进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连接器,包括一盖片及一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的两侧设有凸轴,并于一侧边或两侧边的凸轴穿设一扭力弹簧,令扭力弹簧的一边卡抵于盖片下缘,再于盖片两侧下方设有凸片,借由两凸片的设置使盖片下缘形成一衔接口;所述底座两侧边设有轴孔,且于轴孔前缘设有容置凸片的凹面,使凹面供凸片容置后,令衔接口构成一矩形,凹面上设有一可供扭力弹簧卡抵的槽沟,再令扭力弹簧穿设于盖片一侧边或两侧边的凸轴,并将凸轴穿置于底座的轴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进的连接器,其中该底座两侧的凹面延设有衔接片,衔接片上设有衔接槽,借由卡掣块组设于衔接槽中,可令卡掣块的卡掣点扣合于盖片相对应的扣合孔,卡合卡掣块,使盖片及底座呈结合状。
本实用新型可更加方便插取、替换金手指PC板A。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习用连接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习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盖片开启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盖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掣块扣合示意图。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盖片1及一底座2组成,其中:
盖片1,是在其两侧设有凸轴11,并于一侧边(或两侧边)的凸轴11穿设一扭力弹簧12,并令扭力弹簧12的一边卡抵于盖片1下缘,再于盖片1两侧下方设有凸片13,而借由两凸片13的设置使盖片下缘1形成一衔接口14。
底座2,是设有若干容置簧片的槽孔,并可供簧片凸伸于槽孔表面,底座2的两侧边设有轴孔21,且于轴孔21前缘设有恰可容置凸片13的凹面22,使凹面22容置凸片13后,该衔接口14构成一矩形,而与电路板3的插接端31端面形状相同。又于凹面22上设有一可供扭力弹簧12卡抵的槽沟23。
借由上述的构造(请参阅图5),当扭力弹簧12穿设于盖片1一侧边(或两侧边)的凸轴11时,即将该凸轴11穿置于底座2的轴孔21中,并令扭力弹簧12的一侧边卡抵于盖片1下缘,另一侧边则卡抵于底座2的槽沟23内,使盖片1与底座2因扭力弹簧12的张力,可于无压制力量时呈开启状而具有一角度。再者,请参阅图6,因盖片1呈开启的状态,可令金手指PC板3的插接端31顺利插入其衔接口14,并利用产品外壳4盖合时将盖片1压制,令金手指PC板3被夹合于盖片1及底座2间,进而使其达到更方便插取、替换电路板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垂南,未经邱垂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0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