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带调节型回油孔的吸气管的旋转式压缩机储液器无效
申请号: | 00249770.0 | 申请日: | 200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433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调节 型回油孔 吸气 旋转 压缩机 储液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式双气缸压缩机,具体说,涉及旋转式双气缸压缩机的储液器。
为防止液体冷媒直接进入旋转式压缩机的泵体造成泵体损坏,通常旋转式压缩机在吸气口配置有储液器。旋转式双气缸压缩机上下各有一个压缩气缸,它们在运行过程中分别通过储液器的上下二根吸气管吸入冷媒气体及溶于冷媒的冷冻机油。为气液混合体的冷媒连同互溶的冷冻机油从储液器的进口进入后,首先经过滤网,在通过滤网支架开设的连通孔后,其中的液体部分,即冷冻机油和液体冷媒的混合物积存在储液器下部,积存的冷媒液体蒸发后从吸气管进入压缩机泵体,冷冻机油和少量的液体冷媒通过吸气管下部的回油孔进入泵体。双气缸压缩机的泵体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冷冻机油进行润滑、密封和散热,除了从储液器中吸入冷冻机油外,主要靠泵体下部曲轴内径的泵油螺旋片泵入冷冻机油,再通过曲轴上的供油小孔向泵体供油。由于旋转式双气缸压缩机的二个气缸设置成一上一下,泵体下部曲轴内径的泵油螺旋片泵入的冷冻机油容易进入下气缸而较难进入上气缸。这样,在供油量不足的情况下,上气缸较下气缸容易出现缺油状况而造成上气缸部分泵体磨损。原来上下吸气管上的回油孔的位置设计成处于同一高度,因此不能补偿上气缸泵体部分供油的不足。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旋转式双汽缸压缩机上气缸泵体供油不足的旋转式双汽缸压缩机储液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带调节型回油孔的吸气管的旋转式双气缸压缩机储液器,它包括:一储液器壳体、一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进口、一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的滤网支架、设置在壳体上部内腔于进口和滤网支架间的滤网以及相互平行布置并分别穿过所述滤网支架和壳体底壁的上下吸气管;所述滤网支架开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吸气管的下部设置有与泵体连通的回油孔,所述吸气管由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架固定;其特点是,所述下吸气管的回油孔的位置高于所述上吸气管的回油孔位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将传统的储液器吸气管的回油孔设计成调节型的,即储液器的上吸气管的回油孔的位置较低,当储液器内积存的冷冻机油高度升高时,机油将先进入上吸气管,从而弥补了上气缸供油不足,提高了压缩机泵体的润滑性能。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带调节型回油孔的吸气管的旋转式双汽缸压缩机储液器的结构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储液器的下面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带调节型回油孔的吸气管的旋转式双气缸压缩机储液器包括:一储液器壳体1、一设置在壳体1上端与壳体内腔2连通的进口3、一设置内腔2中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滤网支架4、设置在壳体1上部内腔2于进口3和滤网支架4之间的滤网5以及相互平行布置并分别穿过所述滤网支架4和壳体底壁的上吸气管6和下吸气管6’。滤网支架4开设有与壳体内腔2连通的通孔(未图示),上下吸气管6、6’的下部设有与泵体连通的回油孔8和9,吸气管6、6’由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架7固定;下吸气管6’的回油孔9的位置高于上吸气管6的回油孔8的位置。这样,由于储液器的上吸气管6的回油孔8的位置较低,当储液器内积存的冷冻机油高度升高时,将优先进入上吸气管6以补偿上气缸10供油的不足,即起到调节进入上下气缸10、11中的润滑油量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压缩机泵体的润滑性能。
上述具有带调节型回油孔的吸气管的储液器已使用在申请人所开发的旋转式双汽缸压缩机上。对它和采用传统的具有带同高度回油孔的吸气管的储液器的传统旋转式双气缸压缩机的实际运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带调节型回油孔的吸气管的储液器有效地改善了上气缸的供油状况,而采用传统的具有带同高度回油孔的吸气管,上气缸却发生供油不足,而使上气缸部分泵体部件磨损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提高压缩机泵体润滑性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9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工带锯
- 下一篇:冒泡型对流式主动磁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