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泥浆处理机无效
申请号: | 00249312.8 | 申请日: | 200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497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善根;徐宗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遂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泥浆 处理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净化建筑泥浆的固液分离处理机。
在下水道铺设、地下建筑物的构筑、基桩工程的施工中会有大量的建筑泥浆产生,现有的固液分离机,或因成本过高、或因技术性能均不适用处理这种泥浆。有的用沉淀池自然沉降,其分离时间要达数十天;有的不作处理任意排放,造成下水道淤死;目前最好的办法是运至公海倒弃,显然不符合环保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泥浆处理机,能有效地、廉价地净化建筑泥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泥浆处理机,包括机架、电机及附属构件,其特征在于电机驱动一旋转圆筒,该旋转圆筒内通体置有螺旋隔板,旋转圆筒分为反应区和脱水区,反应区的桶体内侧装有搅拌板,脱水区的桶体开设许多小孔构成过滤网,在机架上与过滤网下方对应的部位设置一个集水槽,旋转圆筒的两端面及螺旋隔板的中心部位均开设通孔构成一条通道,机架上对应于旋转圆筒的出口端设置一个下渣溜槽从旋转圆筒的出口伸入桶体内。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圆筒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的一种建筑泥浆处理机,包括机架、电机,及附属构件如絮凝剂稀释桶、输送泵、阀门、管道等,这些均为公知的技术,此处不再细述。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电机7驱动一旋转圆筒2,该旋转圆筒2内通体置有螺旋隔板3,旋转圆筒2分为反应区和脱水区,反应区的桶体内侧装有搅拌板4,脱水区的桶体开设许多小孔构成过滤网10,在机架上与过滤网10下方对应的部位设置一个集水槽9,旋转圆筒2的两端面及螺旋隔板3的中心部位均开设通孔12构成一条通道,机架上对应于旋转圆筒2的出口端设置一个下渣溜槽11从旋转圆筒2的出口(即为出口端面的通孔12)伸入桶体内。输送泥浆、絮凝剂的管道1分别接至旋转圆筒2的进口(即为进口端面的通孔12)内。
旋转圆筒2被搁置在机架上的托轮8上,电机7驱动旋转圆筒2的传动机构是:电机轴装有一个链轮6,旋转圆筒2体外装有一圈链条环5,链轮6与链条5啮合。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泥浆、絮凝剂构成的物料由管道1进入旋转圆筒2内,电机7通过链轮6、链条5驱动旋转圆筒2旋转;在螺旋隔板3的推动下,物料从进口向出口移动;在反应区,泥浆、絮凝剂受搅拌板4的搅动而充分均匀混合进行聚凝反应,形成絮丸体进入脱水区;在脱水区,絮丸体在过滤网10上翻动,团粒变大而成为泥渣从下渣溜槽11排出,水则经过过滤网10、集水槽9流出,达到水与泥渣分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分离机的旋转圆筒结构比较简单,制造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处理泥浆;旋转圆筒将混合聚凝与离心分离结合在一起,缩短固液分离时间,省去庞大的沉淀池,处理泥浆的费用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遂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遂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93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