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位水温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8820.5 | 申请日: | 200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464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崔源湘;冯德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源湘 |
主分类号: | G01F23/24 | 分类号: | G01F23/24;G05D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00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位 水温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位水温控制装置。
水位水温的调节控制的已有技术在自动控制中,尤其在太阳能热水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中的水位控制,由于其作为水位传感器的多个金属电极通常为直流供电,尽管电流很小,但是电极化现象使金属电极被腐蚀依然存在,从而使电极乃至整机的寿命缩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电极无极化现象的水位水温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在已有水位水温控制装置的基础上,仅对其水位控制器中的作为水位传感器的各水位电极施加以低压交流电,并对相应的水位显示或控制电路进行改进。具体是水位下限电极F与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一输出端F’连接,其它电极G则分别经电阻R与其后的第一级放大电路输入端相连,其中的上下限的两级放大电路之后则又分别连接停止注水或注水的执行机构,实现其上水或停水的控制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由于电极上施以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即采用了交流供电,因此克服了金属电极被极化的腐蚀现象,从而大大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由温度传感器7与作为水位传感器的多个电极6构成的水位水温传感器4与相应的水位、水温控制电路、面板3上的温度显示器1、水位显示D1、电源开关2和电源B组成。其特征是水位水温传感器4中的、置于最低水位的电极F与变压器B的次数绕组的一交流输出端F’相连,而依次置于水箱5中不同高度的电极6,如G1、G2、G3和上限水位电极G4则分别经电阻R及与其另一端相连的二极管D跟三极管BG组成的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如图1、图2。图中电阻R和各IC1放大电路与三极管BG构成的第一级放大电路结构相同,相应的之器件相同,同样作为第二级放大电路的IC2亦与三极管BG1构成的第二级放大电路相同,为简明起见,图2中以虚线自上而下间隔示出。因此包括显示的水位控制电路主要是以第一级放大电路IC1与跨接在BG1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起脉冲平滑作用的大电容C构成的第二级放大电路IC2,三极管BG1集电极连接限流电阻R1及与之相连的,可指示不同水位的发光二极管D1,即随水位变化时G1至G4的通断,各发光二极管D1亮灭指示相应水位。同时用三极管BG1集电极电位的高低变化来控制执行机构K1或K2工作。当水位低于电极G1时,四个发光管D1均不亮,BG1集电极输出低电位,执行K1机构将电磁阀打开,水箱上水,随水位上升,发光二极管D1由下而上逐级亮,至最后水位G4相应放大器输出高电位,执行机构K2动作将电磁阀关闭停止上水。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个电极6,且仅有下限位和上限位的两级放大电路IC2的输出端与相应的执行机构K1和K2相连。该执行机构可以是已有的由继电器或可控硅和电磁阀组成。上述第一、二级放大电路IC1、IC2和执行机构K1、K2由二极管D2与电容C1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提供直流工作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源湘,未经崔源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8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光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 下一篇:可滤水水龙头的衔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