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部分回转型阀门缓闭气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248020.4 | 申请日: | 2000-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09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 发明(设计)人: | 章锡明;章祖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祖翼 |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向群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部分 回转 阀门 闭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驱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到部分回转型(输出轴回转角度范围为0°~90°)阀门气动装置技术。
部分回转型阀门气动装置与蝶阀、球阀、旋塞阀等部分回转型阀门配套组成的气动阀门,广泛应用于有防易燃、防易爆、有严格环境保护要求或不适宜现场手动操作等场合中,它实现了管路系统的单一和集中控制及远距离控制。
部分回转型阀门与传统的部分回转型阀门气动装置配套工作时,阀门的启闭过程基本上是以恒定的角速度回转,这对应用于供水管路中的阀门来说,尤其是在阀门的关闭过程中,极易引起管路系统的“水锤”效应,管路系统介质压力越高,阀门关闭时所产生的“水锤”效应也就越为严重,不仅制造了噪声,影响人类的生活健康,甚至威胁到管路系统的安全和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部分回转型阀门气动装置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恒转矩输出,可与部分回转型阀门配套组成气动阀门,在执行阀门的关闭动作时,先快速关闭全行程的85~90%,达到截断大部分介质起到止回阀的功能,然后慢速关闭至全关,起到消除“水锤”危害、缓冲和截流的作用,且缓闭时间可调,阀门关闭的极限位置可调的部分回转型阀门缓闭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回转型阀门缓闭气动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个缸体,下部与阀门相连接,缸体两端安装缸盖,缸体内腔安装有活塞,活塞上有齿条,齿条与齿轮输出轴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是指两个沿轴线方向同步反向而行的往复式齿条活塞,两活塞上的齿条从两侧与齿轮输出轴相啮合,两活塞的运动受供排气管路所控制。
本实用新型部分回转型阀门缓闭气动装置,其所述的供排气管路是供排气接口a和供排气接口b,供排气接口b直通缸体的内腔,供排气接口a与内置于缸体缸壁中的管路c、d相通,内置管路c、d分别与缸盖上内置的缓闭管路相通。
本实用新型部分回转型阀门缓闭气动装置,其缸盖上内置的缓闭管路是缸盖本体内侧的缓冲腔连通单向阀孔、节流阀孔,单向阀孔中安装单向阀芯和弹簧,节流阀孔中安装节流阀芯,缸盖上的缓冲腔与齿条活塞上的缓冲柱塞对应配合,缓冲腔另一侧的缸盖本体上装有限位螺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与部分回转型阀门配套的缓闭气动装置,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两个齿条活塞同时从两侧与齿轮输出轴啮合来传递扭矩,输出扭矩大、动作平稳。
2、供排气管路内置于缸体的缸壁和缸盖中的,无任何外接控制旁路,结构紧凑,体积轻巧。
3、缸盖的供排气管路上制有缓冲腔、单向阀芯和节流阀芯,使阀门在关闭过程的后阶段实现慢速关闭,有效消除“水锤”危害,延长管路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回转型阀门缓闭气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回转型阀门缓闭气动装置的A-A剖视图。
现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1、9缸盖;2、6齿条活塞;3密封件;4齿轮输出轴;5缸体;7节流阀孔;8节流阀芯;10限位螺钉;11缓冲腔;12缓冲柱塞;13单向阀芯;14弹簧;15单向阀孔;16管路d;17密封件;18接口a;19接口b;20管路c;21、22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涉及部分回转型阀门缓闭气动装置,有缸体5和缸体两端的缸盖1、9,在缸体5内安装有两个齿条活塞2、6,活塞上的齿条从两侧与齿轮输出轴4啮合,两活塞的运动受供排气管路控制。供排气管路内置于缸体的缸壁和缸盖中,有连接外供排气管路的供排气接口(a)18和供排气接口(b)19,供排气接口(b)19直通缸体5的内腔,供排气接口(a)18与内置于缸体的缸壁中供排气管路(c、d)20、16相通,供排气管路(c、d)20、16分别与缸盖1、9中的缓闭管路相通,缸盖1、9中的缓闭管路由连通缸盖本体内侧的缓冲腔11、单向阀孔15、节流阀孔7组成。节流阀孔7中安装节流阀芯8,单向阀孔中安装单向阀芯13和弹簧14,缸盖内侧的缓冲腔与齿条活塞上的缓冲柱塞12配合,缓冲腔11的另一侧装有限位螺钉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祖翼,未经章祖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8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