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动开关无效
申请号: | 00247913.3 | 申请日: | 200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412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富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0 | 分类号: | H01H13/10;H01H1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动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装置,尤指一种触动开关。
目前,现有的触动开关中有一种如图3所示的结构,其主要由外罩1′、上座体2′及设置在下座体3′腔体内的“几”字形活动触线4′、固定电极5′、弹簧6′、金属棒7′所组成。其中,外罩1′的内表面向下凸伸一末端呈凹槽111′状的凸柱11′,该凹槽111′口径与弹簧6′的外径相对应,弹簧6′一端挂在“几”字形活动触线4′顶端的凹口处,另一端挂在金属棒7′中段的凹环上,“几”字形活动触线4′末端两端43′、44′抵止于固定电极5′的活动触线支座53′处,而顶端两端41′、42′则与固定电极5′的两固定触片51′、52′进行切换。
但,由于截面为圆形的“几”字形活动触线4′在使用中易发生扭曲变形,导致其顶端两端41′、42′在与固定触片(电极)51′、52′进行切换时方向不够确定;末端两端43′、44′抵止于活动触线支座53′与位于下座体3′腔体内的支撑块31′之间的空隙内,如图4所示,由于无对应的凹槽,致使其活动区域过大导致触动效果不稳定。
此外,其上、下座体2′、3′是采用超声波熔接技术焊成一体的,而下座体3′所形成的腔体内的“几”字形活动触线4′是通过按压与弹簧6′对应的具凹槽111′的外罩1′使其与固定触片51′、52′进行电极切换的,其超声波熔接方式因不便拆卸使得腔体内的金属结构不便维修,且加工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触动方向确定、效果稳定,且便于拆装的触动开关。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解决方案:一种触动开关,主要由外罩、上座体及设置在下座体中的“几”字形活动触片、固定电极、弹簧、金属棒所组成,外罩内表面向下凸伸一末端呈凹槽状的凸柱,其凹槽口径与弹簧的外径相对应,弹簧一端挂在“几”字形活动触片顶端的凹口处,另一端挂于金属棒中段的凹环,几”字形活动触片末端两端抵止于固定电极的活动触片支座处,而顶端两端则与固定电极的两固定触片形成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几”字形活动触片的截面为矩形,且活动触片支座设有与“几”字形活动触片末端两端对应的凹槽。
所述的上、下座体以卡扣的方式配合。
采用上述结构后,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动开关的“几”字形活动触片的截面改为矩形后,使得触片在使用中不易发生扭曲变形,增加了触动切换方向的确定性;同时将“几”字形活动触片末端两端抵止于活动触片支座对应的凹槽内,可限制其活动区域,提高触动的敏感度,使触动效果稳定;又其上、下座体之间是以卡扣的方式相结合的,不仅便于拆装与维修,同时可降低加工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习用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习用产品中触线末端抵止部位示意图。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罩1、上座体2及设置在下座体3腔体内的“几”字形活动触片4、固定电极5、弹簧6、金属棒7所组成。其中,外罩1的内表面向下凸伸一末端呈凹槽111状的凸柱11,其凹槽111口径与弹簧6的外径相对应,弹簧6一端挂在“几”字形活动触片4顶端的凹口处,另一端挂在金属棒7中段的凹环上,“几”字形活动触片4末端两端43、44抵止于固定电极5的活动触线支座53上设置的凹槽531、532内,而顶端两端41、42则与固定电极5的两固定触片51、52进行电极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在于:其“几”字形活动触片4的截面改设为矩形,呈片状结构,使得触片4在使用中不易发生扭曲变形,即可确保其顶端两端41、42与固定触片(电极)51、52切换方向的确定性,又使其末端两端43、44抵止于固定电极5的活动触片支座53上设置的凹槽531、532内,从而限制其活动区域,提高触动的敏感度,使触动效果稳定;另外,在上座体2的两侧还设有二凹槽21、22,此二凹槽与下座体3两侧设置的二凸粒31、32相对应,可使上、下座体2、3以卡扣的方式相结合,既便于拆装与维修,又可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先按压外罩1,使其内表面下的凸柱11的凹槽111向下伸入上座体2的通孔23后压动弹簧6,则弹簧6又推动几”字形活动触片4一端41脱离固定触片51,使其另一端42与固定触片52相接触,从而达到开关切换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富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富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7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央处理器散热片的定位装置
- 下一篇:无机玻璃钢夹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