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鸣喇叭外部视觉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00246560.4 | 申请日: | 200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4730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世安;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开发区溢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5/00 | 分类号: | B60Q5/00;G09G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喇叭 外部 视觉 显示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鸣喇叭现象,特别是机动车鸣喇叭的同时机动车外部能够用视觉感应到的现象。
目前,公认的机动车鸣喇叭(警笛)外部视觉显示装置,主要用于特种车辆上。是专门为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安装的报警装置。对于普通机动车遇紧急情况或执行紧急任务时,只有靠机动车现有装置,双闪灯光显示本机动车有特殊或紧急情况,需要其他车辆避让,这种装置只见其容,不闻其声,显示效果不明显,容易造成遇急车辆受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不仅特种机动车辆能够使用而且普通机动车辆也能够同时使用的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种机动车辆的机动车鸣喇叭外部视觉显示装置。他能有效的提供鸣喇叭机动车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喇叭控制端、喇叭同步控制器、喇叭显示灯组成。在驾驶员遇情况鸣喇叭的同时,喇叭控制端控制喇叭同步控制器启动,同时将喇叭显示灯接通闪亮。以达到该机动车鸣喇叭外部视觉显示的目的。机动车行驶中遇情况鸣喇叭过程中,同时机动车鸣喇叭外部视觉显示器的喇叭显示灯闪亮以提示后车注意,前方有情况,本车可能要减慢速度或停车。对尾随车辆的驾驶员加以提示,提前做好准备,可以大大减少机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次,在法规规定的禁鸣区域内,机动车鸣喇叭外部视觉显示器可以确定鸣喇叭机动车的位置,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准确性,加强执法力度,树立法律尊严。有效地制裁(纠正)违法(规)机动车鸣喇叭的行为。喇叭同步控制器(图1)接到12伏电源上,经D1、R1、CW及C1降压核定到9伏电源供IC1、IC2工作之用。时其电路IC1产生脉冲信号。双重触发器IC2将IC1产生的脉冲信号变换成两组交替脉冲并由①②角输出分别驱动功率管T1、T2,从而使喇叭显示灯中L1、L2交替闪亮。喇叭显示灯的特征:喇叭显示灯为圆形。主颜色为黄色,标识符号为红色。喇叭显示灯在工作过程中L1、L2两者交替闪亮。喇叭显示灯可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但是圆形外圆宽不得小于整个喇叭显示灯圆形半径的四分之一。中间标识符号横向添满喇叭显示灯内圆。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实施便利。采用了无触点电子控制方式,不存在机件磨损,在使用寿命和性能上都有一定的保障。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机动车鸣喇叭只闻其声,不见其容的现象得以改观。使其声容并貌,即有利于遇急车辆尽快通行,又能提示行车安全减少事故,有效地控制违规鸣喇叭。
本实用新型的图面说明。图1所示:图中A点与喇叭开关出点相联,B点接地搭铁,C点与电瓶正端相联。当鸣喇叭时,A点加入正12伏电源,经D1、R1、CW及C1降压核定到9伏电源,以共IC1、IC2工作之用。时其电路IC1产生脉冲信号。双重触发器IC2将IC1产生的脉冲信号变换成两组交替脉冲。并从①②脚输出分别驱动功率管T1、T2从而使喇叭显示灯图2中L1、L2交替闪亮。图2中喇叭显示灯为圆形。主颜色为黄色,标识符号及外圆为红色。喇叭显示灯的中间标识符号和喇叭显示灯的外圆为红色,喇叭显示灯主颜色为黄色。分别是L1为标识符号和喇叭显示灯外圆。L2为喇叭显示灯主颜色,两者替闪亮。(图2)可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喇叭显示灯外圆宽不得小于整个喇叭显示灯圆形半径的四分之一,中间标识符号横向添满喇叭显示灯的内圆。
本实用新型是由喇叭控制端、喇叭同步控制器、喇叭显示灯组成。喇叭控制端控制喇叭同步控制器启动,喇叭同步控制器将喇叭显示灯接通闪亮。当机动车鸣喇叭同时喇叭同步控制器(图1)IC1产生脉冲信号。双重触发器IC2将IC1产生的脉冲信号变换成两组交替脉冲,分别驱动功率管T1、T2。从而使喇叭显示(图2)L1、L2交替闪亮。因C1容量较大(1000u),即使停止鸣喇叭后,喇叭显示灯仍可延迟3~5秒钟时间闪亮,以达到该实用新型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开发区溢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开发区溢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6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