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力雾化水膜式厨房油烟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00244583.2 | 申请日: | 200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3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冯波;李世龙;夏克非;李林;干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力 雾化 水膜式 厨房 油烟 净化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害物质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饮食业厨房烹调油烟雾、异味、烟色同时进行连续净化的强力雾化水膜式厨房油烟净化器。
饮食业油烟和食品加工排放的油烟,已成为城市仅次于汽车排气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餐饮业厨房油烟来自烹饪油烟和炉灶的燃烧烟尘,是成份极为复杂的气溶胶。其中含有大量的油雾、飘尘、氮氧化物和多环芳烃、3、4-苯并芘等物质。具有粘性大、刺激性强、异味浓的特点。烹饪油烟的毒性是肺癌及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成因。
目前饮食业餐厅烹调及燃烧废气几乎是直接排入大气。即便是在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颁发执行后,餐厅业主往往是请厨具代理厂商而不是油烟环保治理厂家对其油烟污染进行治理。而厨具代理厂商往往又以传统的十分简易的滤清器代替专用油烟净化器,因此根本满足不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要求。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净化率高、占地小、能耗低、清理方便的强力雾化水膜式厨房油烟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强力雾化水膜式厨房油烟净化器,包括箱体,进风口和出风口,箱体内由雾化混合水膜吸收部分与脱水器两部分组成。雾化混合水膜吸收部分紧接进风口,其上部设喷嘴,喷嘴通过管阀与箱体外的水泵及水箱连接。雾化混合水膜吸收部分中部设过滤层,过滤层下部再设水膜折流板。雾化混合水膜吸收部分与出风口之间留有空间并设脱水器,箱体底部设出水管。所述的过滤层由不锈钢筛网构成,孔径0.6-1.0mm。不锈钢筛网上还可设不锈钢毛。所述脱水器为折板脱水器,喷嘴采用自动旋转喷嘴。为维修方便,在进风口、过滤层、脱水器相应位置上安装有检修孔。
本净化器的工作过程如下:进入的含油雾及颗粒物的油烟废气与喷嘴喷出的专用油雾吸收液充分雾化混合,发生吸附及化学反应。在雾化混合水膜吸收区中部,被吸收液混合的油烟雾再经过不锈钢筛网(孔径0.8-1.0mm),和安装在筛网上的不锈钢毛,再次进步雾化—混合—凝聚,提高了油烟雾的吸附效果。
接着,在雾化混合水膜吸收区的下部,已经混合雾化的油烟吸收液混合物,通过水膜折流板,经过多次变向、撞击、凝结成颗粒较大的液珠,除再次提高油烟雾的吸附效果外,同时较大液珠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箱底),初步得以去除。
水雾脱水区又可细分为冷凝室和脱水器两部份。在冷凝室,微细液珠速度降低、膨胀并均匀分布,尔后通过折板式脱水器。这一过程再次提高了油烟雾的去除效率,并脱去绝大部分水分,确保后置引风机的安全运行。
经净化的厨房气体由排风口排出,排风口外安装引风机,通过一个风道消声器将气体低空排放。
在净化器内脱除的水分经出水管进入箱体外的水箱,水箱具有油水分离作用,上漂油由排油口流入专用盛油桶,净水经循环水泵进入净化器喷嘴,循环使用。
经本净化器处理的厨房废气,不仅仅油份可以达到国家《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WPS5-2000)》要求,而且大部份异味及烟色也已消除,在排气口基本上嗅不到异味,烟气林格曼黑度小于1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实施例:参见图1,本净化器主要由钢板箱体1、喷嘴2、不锈钢毛3、筛网4、水膜折流板5、水雾脱水器6、进风口7、出风口8、出水管9、循环水泵10、水箱11、自来水嘴12、连接管阀13及检修孔14、15、16组成。净化器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是雾化混合水膜吸收部份,右边是脱水部份。两部份可以合二而一,也可组合。雾化水膜吸收部份紧接进风口7,其顶端装有数个自动旋转的离心喷嘴2;中部装有不锈钢筛网4及不锈钢毛3;下端装有水膜折流板5,折板脱水器6安装在雾化混合水膜吸收部分与出风口8之间的箱体空间内,箱体1底部设出水管9,出水管9接水箱11,喷嘴2通过连接管阀13连接水泵10和水箱11。
图2系净化器安装示意图,包括灶台17、托排罩18、油烟净化器19、风机20、气流噪声消声器21、风管22。油烟净化器进风口7与由厨房引出的风管22相接。出风口8接风机20,风机20再接气流噪声消声器20,排出净化后的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45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