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板车折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3216.1 | 申请日: | 200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351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0 |
发明(设计)人: | 梁素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素满 |
主分类号: | A63C17/00 | 分类号: | A63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宏伟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板 车折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折收装置。
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户外休闲活动日益受到重视,各种适合户外运动之产品亦随之兴起,如自行车、滑板车等,而滑板车更是在短时间内便受到大众青睐,为了使其能更深入城市各角落及各乡间小道,形成更人性化的休闲活动空间,因此必须有最方便的携带性,让人们能更轻易携带到想到达的地方使用,并可在收藏时能减少占用空间。专利申请第87217152号「滑板车折合装置」即为一种折叠机构,如图7所示,该车头管2透过一连杆173与车架3连接,于车头管2内穿设一前叉杆172,又于该前叉杆172之顶端枢接一车手杆17,其车手杆17通过凸块171与前叉杆17相结合,以使车手杆17得以连动前叉杆172旋动转向,又可实现弯折功能,又于前叉杆172与车手杆17之结合处外缘枢设一套管18以使车手杆17保持直立状态,当弯折时,使套管18向车手杆17上方移动再将车手杆17向后弯折达到折合的目的。此种折合结构在使用时极易发生以下问题:
一、容易产生晃动。
由于该结构是利用一套管套设于弯折处的外缘而使车手杆直立定位,且该套管必须得以容易上下滑移,故其内孔尺寸大于车手杆外径,而套管并未设夹固装置,这样于骑乘时车手杆会晃动而不易操控。
二、折合操作不便。
由於该折合结构的套管与车手杆采用分离设计,故于折合时无法一手握住车手杆,一手托住车架使两者旋转对折,须以一手使套管上移,另手则托住车手杆向车架方向折合,因此操作者必须利用脚部固定车架方能顺利使之折合,如此手忙脚乱的复杂折合动作将使小朋友、妇女在操作时极为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合操作简便,并可有效避免车手杆晃动的滑板车折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滑板车折收装置,它包括车架、车头管、车手杆,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转轴、接杆及束紧装置;所述转轴枢设于车架前方的车头管内,其底端有嵌槽,通过一嵌块与具有嵌槽的并与滑板车转向机构连动的连接块嵌固连接;所述接杆底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容置于所述转轴的凹槽内,所述转轴与所述接杆通过一轴销穿设枢接,又所述接杆中段处设有长形导槽,所述接杆与所述转轴可弯折连接处容置于所述车手杆内,且于车手杆的适当位置处径向穿设一定位螺丝,此定位螺丝贯穿于接杆之导槽中,所述束紧装置安装于车手杆的底端外缘。
所述转轴凹槽适当位置处穿设一定位销,当接杆与转抽呈同一轴心时,接杆底端顶至此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设计方案,于车架前方的车头管内枢设一转轴,于该转轴的底端结合一与转向结构枢接的连接块,使转轴得以转动控制车轮转向,又于转轴顶部的凹槽内嵌设一接杆底部的凸块,而形成一可弯折的肘节机构,又该接杆於中段处设有长形之导槽,再使车手杆套设於接杆与转轴的弯折处,且于车手杆的适当处径向穿设一定位螺丝并贯穿接杆的导槽中,藉此使车手杆得以带动转轴旋转,并可使车手杆上、下移动得以定位,又车手杆的底端外缘设有束紧结构,于折收时,只须转动束紧结构的曲柄使之松脱,使车手杆上移并向车架方向弯折,如此单手即可轻松完成折收动作,有效地提高了操作的简便性。本实用新型由于于车手杆底端套设有一束紧装置,通过此束紧装置的夹固,使转轴与接杆的弯折处抵贴于车手杆的内壁,从而有效避免产生晃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弯折处正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束紧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手杆上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手杆上移折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收之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素满,未经梁素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3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