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微波再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3080.0 | 申请日: | 200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28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润;资新运;贺宇;吴良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3/028 | 分类号: | F01N3/02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1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排气 微粒 过滤 微波 再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再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波对过滤体进行再生的过滤体微波再生装置。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再生装置主要有以下3种:
1、电加热再生装置
将电阻丝埋在过滤体中,需要再生时对电阻丝通电,使微粒升温直至着火燃烧,实现过滤体再生。这种再生装置对电能要求较高,功率一般要达到1.5KW以上,一般需要专门配备高容量蓄电池或大功率发电机,给应用带来不便。另外,由于陶瓷过滤体的导热性差,因此再生时间长,再生的均匀性和彻底性不容易保证。
2、喷油助燃再生装置
过滤体再生时,利用专门的喷嘴向过滤体喷射一定量的柴油并供给空气,随后由专门的点火装置点燃柴油,引燃过滤体中的微粒,实现再生。喷油助燃再生装置结构复杂,再生过程难以控制,容易造成过滤体损坏,还会引起二次污染。
3、逆向喷气再生装置
该装置只能用于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再生时对过滤体通以逆向的高速气流,过滤体中沉积的微粒被吹除下来,由专门的收集装置收集起来,再利用电加热装置烧掉。该装置结构复杂,对密封性能的要求很高,而且工作时需消耗大量的压缩空气,需对车辆的气压制动装置进行改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量利用率高,再生效果好且实用性强的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微波再生装置。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微波再生装置,包括安装在过滤再生腔内的过滤体,其特征在于,由微波源、微波电源、传输波导和可向过滤体供应空气的二次空气装置组成;微波源通过传输波导与过滤再生腔相通,传输波导上连有柴油机的排气管,二次空气装置与过滤再生腔相通。
所述传输波导中安装有隔离挡板。
所述柴油机排气管的出口处装有截止波导。
所述的二次空气装置为车载气瓶,其通过管道与过滤再生腔相通,且在管道上安装减压阀和截止阀。
所述微波源电源可采用车上的蓄电池或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
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即不同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是不同的。微粒对微波吸收能力要比陶瓷高100倍左右,因此利用微波对过滤体进行再生的能量利用率较高。此外,微波加热的另一个特点是热源呈空间分布,过滤体中的微粒几乎同时得到加热,较好地克服了陶瓷材料导热慢的缺点,还可使过滤体加热更均匀,降低再生过程的热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性在于,1、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易于与不同车辆匹配;2、适用的范围广。泡沫陶瓷、壁流式蜂窝陶瓷、陶瓷纤维等非金属过滤体都可利用本装置;3、再生效率高,再生时间短,再生均匀性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种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微波再生装置由微波源1、微波源电源、传输波导2、安装在过滤再生腔3内的过滤体4、气瓶5组成,微波功率为600-1000W。由车上的蓄电池或发电机向微波源供电,传输波导可根据过滤体的尺寸和车辆布置的需要,灵活选择相应的标准波导。微波源通过传输波导与过滤再生腔相通,传输波导上连接有柴油机排气管6,过滤再生腔通过管道与气瓶相通,管道上装有减压阀7截止阀8。传输波导中安装有隔离挡板9,该挡板由云母或石英玻璃等材料制成,它可以把微波源和排气隔绝起来,防止排气对微波源的冲击和侵蚀,但不影响微波传输,柴油机排气管的出口处装有截止波导10,可有效地防止微波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柴油机排气通过安装在传输波导上的排气管进入过滤再生腔,然后流经过滤体。过滤体再生时微波源发出的微波由传输波导进入过滤再生腔,对过滤体中的微粒进行加热。再生开始以后二次空气装置(气瓶、阀门、管路等)向过滤体适时适量地供应空气,以促进微粒的氧化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3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