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接配件无效
申请号: | 00242563.7 | 申请日: | 200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595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5/00 | 分类号: | F16L15/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香港北***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组装输送管路的管接配件,特别但不限用于烹饪及加热的气体。
管接配件大部分用于组装管路,以此将液体从管路的一端输送到另一端,可将这些管接配件以很多各种各样管接合的形式利用在不同的设计中,采用铁做为一种生产管接配件及管的典形的低成本材料,并且,其最后成品通常镀一层类似锌的物质,以保护基体材料,防止其生锈。
管件切销有螺纹,供螺合连接用,螺合位置的基体材料会暴露在外。在连接后,接近螺合位置的基体材料会暴露,该暴露部分需要保护,目前,通常以采用涂覆来达到保护目的,但并不是很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管接配件,以减轻或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接配件,其包括一空心体,以及至少一用于与一管子连接的开口端,所述开口端预成型有用于连接的内螺纹,其中,该开口端包括一一体的延伸凸缘,其具有一内径,比该内螺纹的内径大,用以环绕该管未啮合的尾端螺纹,并在其间形成一环形间隙,以便保持住封口材料。
优选地,该凸缘有一定厚度的壁,与其后面的开口端的壁厚相当。
较优选地,该凸缘的外径比凸缘后面的开口端的外径相对要大。
在优选实施例中,该螺纹相对于该开口端轴线以一小角度向外有个微小的锥度。
优选地,管接配件是由白铁材料制成的。
该管接配件可以选为弯管接头、T形接合件、直管接头和端帽。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它可避免螺合位置附近的基体材料暴露在外,以防止其生锈,使得其表面整洁。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实例的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接配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侧视图,其显示与一管连接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接配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接配件的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接配件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面侧视图;
首先参考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管接配件第一实施例,其示出一90°弯管接头10与直管100连接的形式,直管100的一端部110带有连接用的外螺纹120。
该弯管接头10具有一弓形空心体11和两个圆柱型开口端12,每个开口端12预成型有内螺纹13,并且包括一一体成型的凸缘14,其内径相对地要比内螺纹13内径大,与其后面的开口端12的厚度相比较,凸缘14的壁厚基本相同或相当,以保证其强度。凸缘14的外径比开口端12本体的外径相对要大。
弯管接头10和直管100通过其螺纹13和120之间的相互螺合而连接在一起,为了达到尽可能紧地连接,螺纹13和120以相对于开口端12和直管端部110的中心轴约1度~5度的小角度,分别向外和向内有个微小的角度,使直管端部110可通过楔紧作用与开口端12紧密结合,因此,实际上并不是将螺纹120与螺纹13整个螺合,而是留有一圈或两圈,如尾部螺纹120A不螺合,则其是暴露的。当在现场加工螺纹120时,尤其是这样,倾向于或实际地把螺纹120加工成比螺纹13稍微长些,例如长一圈或两圈。
凸缘14制成足够长,以此通过环绕而盖住其它暴露的直管100尾部螺纹120A,在凸缘14内表面与直管端部110外表面之间形成一环形间隙15,其包括未螺合的尾部螺纹120A,该间隙15中完全充满了密封混合物X。
密封混合物X可容易地被应用于凸缘14上,在环形间隙15中凸缘14被稳定地固定着,除了密封接合外,混合物X也可保护暴露的未螺合螺纹120A的直管100基体材料(铁),以防止生锈,当未螺合螺纹120A隐蔽在凸缘14内时,这种接合使外表整齐。
图2显示本发明管配体的第二实施例,其形成一种T形接合件20,该接合件20具有一空体21和用于与管连接的三个不同直径的开口端22,每一开口端22都有预形成的内螺纹23,并且包括一体成形的凸缘24,该凸缘24与上述的凸缘14结构相似并具有如上所述的相同功能。
图3显示本发明管接配件的第三实施例,其形成一种直的接合件30,该接合件30具有一空体31,其包括用于连接的相对的开口端32和32’,第一开口端32形成有内螺纹33并包括有一体形成的与上述凸缘14相似的凸缘34,另一端口32’形成有外螺纹33’(向内逐渐地微微变细),用于外螺纹连接,本体31的外形为六角形,以便容易用扳手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未经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25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水、照明两用塔
- 下一篇:内燃机车V型柴油机齿条拉杆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