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腰椎牵引椅无效
申请号: | 00241864.9 | 申请日: | 2000-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291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光亮;肖建华;江蔼云;郑文华;袁汉;张平利;李萍;左惠荣;蔡莲蒲;方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48 | 分类号: | A61F5/048;A61F5/04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61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牵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颈、腰椎疾病治疗椅。
颈、腰椎疾病的治疗多采用牵引法,现有技术的牵引装置一般功能比较单一,牵引椅多用治疗颈椎疾病;牵引床多用治疗腰椎疾病。有一种可治疗颈椎、腰椎疾病两用装置,其结构复杂、造价高,难以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即可治疗颈椎疾病,也可治疗腰椎疾病,且结构简单的新型牵引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牵引椅是由椅体、牵引装置、测力器、可调顶推器、高度控制器、牵引控制组件等组成。椅体包括:椅腿、坐垫、扶手、靠背、托腿板,坐垫下固定有椅腿构成座椅,靠背通过平卧调整装置与坐垫后端连接,托腿板与坐垫前端铰接;在坐垫后缘中央开有一圆槽,可调顶推器置于圆槽内,测力器固定在坐垫一侧的扶手下;在靠背的后背面固定有牵引装置固定架,牵引控制组件设置在坐垫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卧调整装置的内筒与外筒套装,可相对转动,靠背与外筒固定连结,坐垫与内筒固定连结;在内筒一侧装有一副弹簧及插销,在外筒的同一侧周向开有数条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顶推器是有锥体、固定板、手轮组成,固定板固定在坐垫后缘,锥体顶端由坐垫上的园槽中旋出。
由于采取上述结构,通过平卧调整装置可方便的调整坐垫与靠背的角度,即可呈坐椅式治疗颈椎疾病,也可呈平卧式治疗腰椎疾病;同时,设置在坐垫下的顶推器其高度可调,可方便的用于治疗腰椎疾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即适用于大、中、小医院,又可用于家庭,便于推广。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平卧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卧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顶推器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2所示,牵引椅是由椅体(2)、牵引装置(1)、测力器(5)、可调顶推器(6)、平卧调整装置(3)、牵引控制组件(4)等组成。椅体(2)包括:椅腿(24)、坐垫(22)、扶手(25)、靠背(21)、托腿板(23),坐垫(22)下固定有椅腿(24)构成座椅;靠背(21)通过平卧调整装置(3)与坐垫(22)后端连接,托腿板(23)与坐垫(22)前端铰接;在坐垫(22)后缘中央开有一圆槽(221),可调顶推器(6)的顶部置于圆槽(221)内,测力器(5)固定在坐垫(22)一侧的扶手(25)下;在靠背(21)的后背面固定有牵引装置固定架(11),立杆(12)的下端插接在固定架(11)内,上端通过三角支架(13)与横杆(14)连接,在横杆(14)上固定有挂钩(16);牵引控制组件(4)设置在坐垫(22)的另一侧。
如附图3所示,平卧调整装置(3)的内筒(31)与外筒(32)套装,可相对转动,靠背(21)与外筒(32)固定连结,坐垫(22)与内筒(31)固定连结;在内筒(31)一侧装有一副弹簧(34)及插销(33),在外筒(32)的同一侧周向开有数条定位槽(321)。
如附图4所示,可调顶推器(6)是有锥体(61)、档板(62)、手轮(63)组成,固定板(62)固定在坐垫(22)后缘,锥体(61)顶端由坐垫(22)上的圆槽(221)中旋出。
如附图1所示,用作治疗颈椎疾病时采用坐椅式,挂钩(16)上挂一钢丝绳过渡组件及吊套。
如附图2所示,用作治疗腰椎疾病时采用平卧式:
1、调整牵引装置(1),放松紧固件(15),转动横杆(14)180度;
2、调节平卧调整装置(3),抽拉插销(33)使其脱离外筒(32),向下压靠背(21)至所需位置,插销(33)插入外筒(32)的定位槽(321)内,使靠背(21)固定;
3、在横杆(14)端部安装竖杆(17)及钢丝绳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1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