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派生变极多速电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00240971.2 | 申请日: | 200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9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 发明(设计)人: | 余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相权 |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新亚 |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变 极多 电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特别是一种能通过改变定子磁极对数而改变转速的派生变极多速电动机。
目前普通的多速变极电机,由于需要绕制多组定子线圈,为了能在现有规格的定子铁芯线槽中绕制多组定子线圈,通常采取减小线径或选用大规格的铁芯绕制,但如果选用大规格的铁芯后就要改用大号机座,就不能与原单速通用电机使用相同机座;如果减小线径就会造成功率下降,就不能与原单速通用电机的功率相同。所以,目前的多速变极电机与单速电机相比,存在功率较低或体积较大的缺点,无法直接替换使用中的单速电机。例如,通风电机一般要求有三挡风量,夏季用最大风量,冬季用最小风量,春秋用中等风量,所以迫切需要能有一种与原单速通用电机同机座同功率的派生变极多速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变极多速电机存在外径大或功率小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与原单速通用电机的功率相同和外径相同且能使用相同机座的派生变极多速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派生变极多速电动机主要是在现有的包括转子、定子铁芯、定子线圈和机座组成的单速电机的基础上,将定子铁芯的外径保持与单速电机定子铁芯的外径相同而将定子铁芯的内径减小到0.8-0.98倍,且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加大到1.2-2.8倍。
附图1是单速电机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派生变极多速电动机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附图,附图2中的铁芯4的外径与附图1中铁芯1的外径相同,附图2中的铁芯内径5比附图1中的铁芯内径2的尺寸小,附图2中的铁芯线槽6的总面积比附图1中的铁芯线槽3的总面积大,即可在不增加铁芯外径和不减小原绕组线圈线径的情况下,能够增加绕制变速绕组线圈,从而实现能够制造出与原单速通用电机的功率相同和外径相同且能使用相同机座的派生变极多速电动机。对于各种不同外径的派生变极多速电动机定子铁芯的设计数据举例说明如下:
对于定子铁芯外径为120MM的4/6极派生变极双速电动机,其定子铁芯的内径由单速电机的75-79MM缩小为68-72MM;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由1850-1950MM2加大为2100-2400MM2。
对于定子铁芯外径为130MM的4/6极派生变极双速电动机,其定子铁芯的内径由单速电机的80-86MM缩小为73-78MM;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由1900-2000MM2加大为2400-2850MM2。
对于定子铁芯外径为155MM的4/6极派生变极双速电动机,其定子铁芯的内径由单速电机的98-106MM缩小为88-95MM;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由2600-2850MM2加大为3380-4000MM2。
对于定子铁芯外径为175MM的4/6极派生变极双速电动机,其定子铁芯的内径由单速电机的110-120MM缩小为98-107MM;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由3340-3500MM2加大为4250-5000MM2。
对于定子铁芯外径为210MM的4/6极派生变极双速电动机,其定子铁芯的内径由单速电机的136-148MM缩小为121-131MM;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由4300-5150MM2加大为6000-7200MM2。
对于定子铁芯外径为260MM的4/6极派生变极双速电动机,其定子铁芯的内径由单速电机的170-180MM缩小为153-163MM;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由6300-6600MM2加大为8800-10500MM2。
对于定子铁芯外径为290MM的4/6极派生变极双速电动机,其定子铁芯的内径由单速电机的187-205MM缩小为171-182MM;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由7700-8350MM2加大为10700-13000MM2。
对于定子铁芯外径为327MM的4/6极派生变极双速电动机,其定子铁芯的内径由单速电机的210-230MM缩小为195-206MM;将定子铁芯的线槽总面积由9000-10200MM2加大为13500-16000M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相权,未经余相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0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