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炭刷座无效
| 申请号: | 00238437.X | 申请日: | 2000-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279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清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毅锝企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9/38 | 分类号: | H01R39/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炭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部件,特别是一种电机碳刷座。
如图1所示,习用的汽车电动窗的电机,其碳刷座包括矩形座体10、铜环100、两固定座11、两电源线端子12、两弯折弹片13及两碳刷14。座体10形成容置空间。铜环100设有供电机转轴穿设的中心通孔101。铜环100设置于座体10底面,两固定座11分别固设于座体10空置空间两端,与电源线焊固的两电源线端子12分别铆设于两固定座11上,两弯折弹片13的一端分别插组于电源线端子12上,其另一端固设碳刷14,两弹片13藉碳刷14互吸而呈恒贴合状。当电机的转轴穿伸过通孔101,在线圈前端的转子恰容置于两碳刷14之间,使其产生激磁而形成转动,如此,以驱动被动元件运作。
然而,这种习知的碳刷座内的弹片13系以预先弯折成型,并以一端固设于固定座11,而在另一端的碳刷14与转子的激磁作用下,使弹片13在反覆不断地曲张,极易产生弹性疲劳,导致松弛而发生断路、驱动中断等不顺畅困扰,或者于弯折处断裂,无法使用等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提高弹片疲劳强度、避免发生断路、使用性能好的电机碳刷座。
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部凹设容置槽的座体、两卷簧、两定位框及两碳刷;座体容置槽中间设有容设供电机转轴穿伸铜环的通孔,座体两相对角偶分别设有呈容设定位框的倒冂形固定座,其前端对称竖设套设卷簧的凸杆;于座体内设有大小不等的穿孔;卷簧包括围栅于固定座前方开放缺口处的簧片及延设于簧片两端套设于座体前端两凸杆上的两簧圈;定位框前端向外凸设两挡架于座体前端两凸杆顶端的挡片,其中间形成上方两侧延设限位滑轨的通道;一端固接导线的碳刷贴置于卷簧簧片前方,并滑行推入定位框的通道内。
其中:
固定座两侧壁面设有插孔;定位框两侧板面上凸设与座体固定座两侧壁面插孔相对应并卡扣的卡块。
座体两固定座的侧边角落竖设供与碳刷固接的导线栓绕的扣杆。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部凹设容置槽的座体、两卷簧、两定位框及两碳刷;座体容置槽中间设有容设铜环的通孔,其两相对角偶设有呈倒冂形固定座,其前端对称竖设凸杆;于座体内设有数穿孔;卷簧包括围栅于固定座前方开放缺口处的簧片及延设于簧片两端的两簧圈;定位框前端向外凸设两挡架于座体前端两凸杆顶端的挡片,其中间形成上方两侧延设限位滑轨的通道;一端固接导线的碳刷贴置于卷簧簧片前方,并滑行推入定位框的通道内。当与电机转轴搭组使用时,电机的转轴穿伸过座体中心的铜环,并使转子容设于容置槽内,碳刷藉卷簧的弹性回复力推动而于定位框的通道内滑移。当碳刷与转子间呈激磁现象动作时,碳刷藉由卷簧的推抵而不断往复动作,其端面可与转子确实贴触,使驱动运作更为顺畅,而且,藉由卷簧弹力作用及其结构特性,使其无弹性疲劳的顾虑及困扰,不仅提高弹片疲劳强度、避免发生断路,而且使用性能好,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习知的碳刷座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作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部凹设容置槽20的座体2、两卷簧3、两金属材质的定位框4及两碳刷5。
座体2容置槽20中间设有容设供电机转轴穿伸铜环21的通孔200,座体2两相对角偶分别设有呈近倒冂形的固定座22,并于固定座22两侧壁面适当处设有穿过座体2的插孔220,于固定座22前端对称竖设凸杆23,并于座体2内设有大小不等的穿孔24,于固定座22的侧边角落竖设扣杆25。
卷簧3包括簧片31延设于簧片31两端的两簧圈32。
定位框4前端向外凸设两挡片40,其中间形成的通道41,并于通道41上方两侧延设限位滑轨42,于定位框4两侧板面上凸设与座体2固定座22两侧壁面插孔220相对应并卡扣的卡块43。
碳刷5的一端固接导线6,导线6的另一端与穿组在座体2穿孔24的电源端6A焊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毅锝企业有限公司,未经毅锝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8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