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状建筑物施工用爬模施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38224.5 | 申请日: | 200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343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13 |
发明(设计)人: | 唐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玉霞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状 建筑物 施工 用爬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用装置,特别是一种柱状建筑物施工用爬模施工装置。
目前建筑物传统施工方式系必须于建筑物施工前依其造型结构预先搭设好鹰架,并使鹰架的高度与建筑物高度相对应,并于鹰架上间隔组设横向架,以供立足,整体上须耗费极大量材料及工时,而且须藉由高于高矗鹰架的起重机方能吊起安装搭设该高矗鹰架;此外,于建筑物完工后,尚得依序拆除。高建筑物施工所需的材料、物品以及预拌的混凝土亦须以起重机吊起运送,使施工难度大、速度慢、成本高及安全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柱状建筑物施工简易方便、迅速、成本低、安全性高的柱状建筑物施工用爬模施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设于建筑物四周的框架体、为均设于框架体顶端吊梁底部的四组油压缸的升降机构、为凸设于框架体四周底端及中段数导滑轮的导滑机构、为凸设于框架体四周内侧数个支撑架的支撑机构、模板组、设于建筑物邻侧的桁架结构及组设于桁架结构上的吊挂机构;框架体的中段外侧凸设工作平台,框架体内架架设踏板;支撑架外端连设具有螺孔的支撑块;由数扣合锁固模板构成的模板吊挂于框架体顶端横梁上;桁架结构包括向上叠置的数个主框架及交叉搭设的斜向强化框架,其内部搭设有爬梯;吊挂机构包括组设于桁架结构外周的活动框体、位于活动框体与桁架结构之间的数个导滑轮、架设于活动框体一侧顶端适当处的卷线器、凸设于同侧底端适当处的枢接座、枢设于枢接座的吊臂、吊钩、组设于桁架结构的顶端的滑轮组及架设于地面卷线器;吊臂的自由端设有滑轮;卷设于卷线器上的缆绳绕过吊臂自由端的滑轮后与吊钩连接;地面卷线器上卷设的缆绳绕经滑轮组后连接于活动框体一侧横梁上。
其中:
框架体以U型、L型等不同断面及大小不等钢材相互叠置接合而成。
模板组各模板两侧缘分别设有数个扣槽及数个锁孔,于锁孔内穿设有栓柄。
桁架结构一侧与建筑物或与由框架体、升降机构、导滑机构、支撑机构及模板组构成的爬模部分一侧之间相对连接有固定横梁。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设有工作平台及踏板的框架体、设于框架体顶端的升降机构、设于框架体底端内侧的导滑机构及支撑机构、设于框架体内侧的模板组、相邻设置的桁架结构及装设于桁架结构上的吊挂机构;藉由升降机构使由框架体、升降机构、导滑机构、支撑机构及模板组构成爬模部分沿建筑物向上爬升,并与建筑物壁面支撑固定,并藉以由桁架结构及吊挂机构构成的辅助工作架运送材料及设备。施工时,先扣接模板组,进行灌浆后再脱模;然后组装升降机构,并当上升至适当高度后,再组装导滑机构及支撑机构,使框架体、升降机构、导滑机构、支撑机构及模板组沿建筑物壁面向上爬升,待爬升至模板组底端与建筑物顶端交接处时,即可将支撑机构的支撑块螺固于底层壁面上,使升降机构复原;再组设模板组再次进行灌浆,待其整体凝固后再依序作拆模、拆除支撑块及启动升降机构,如此类推即可完成整体建筑物施工,不仅使柱状建筑物施工简易方便、迅速、成本低,而且安全性高,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2、为以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侧视图。
图3、为以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侧视图。
图4、为以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侧视图。
图5、为以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侧视图。
图6、为以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俯视图。
图7、为以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俯视图(拆卸模板时)。
图8、为图7中A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工作架动作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体10、升降机构20、导滑机构30、支撑机构40、模板组50、桁架结构60及吊挂机构70。其中框架体10、升降机构20、导滑机构30、支撑机构40及模板组50构成爬模部分;桁架结构60及吊挂机构70构成辅助工作架。
框架体10为于建筑物四周分别以U型、L型等不同断面及大小不等钢材相互叠置接合而成的矩形架,框架体10的中段适当处外侧分别凸设接合周围具护栏的工作平台11,以供置放施工所需物品或工具,于框架体10内架上、下适当处架设踏板12,以供作业者站立或坐立。
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20包括均设于框架体10顶端吊梁底部的四组油压缸21,藉由油压缸21的油压杆211凸伸抵顶于欲施工的建筑物80内部已完成灌浆底面上,便可将框架体10整体向上顶升。
如图1所示,导滑机构30包括向内凸设于框架体10四周底端及中段适当处的数导滑轮31。藉由导滑轮31直接与建筑物80的壁面接触,利于框架体10滑动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玉霞,未经唐玉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8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