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砂带切断机无效
申请号: | 00236935.4 | 申请日: | 200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248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国;康宏伟;盖鸣;许普林;王克;贺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国 |
主分类号: | B26D1/02 | 分类号: | B26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断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磨削材料加工机械,确切地说,是一种冲切式S形砂带切断机。
目前砂带磨削正在飞速普及,特别是在大型人造板材、薄壁型金属工件、复杂形面工件的加工及皮革橡胶、塑料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加工,钛合金、耐热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中都已逐步采用砂带磨削。在磨削砂带生产过程中,把砂带大卷按一定的长度展开,进行切断的设备就叫砂带切断机。以前的砂带切断是采用类似剪刀的方式把砂带剪断。那么接口自然就成为直线形接口。由于砂带是在接口处对接粘合而制成筒状,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砂带的接口处容易打折藏灰,从而影响被磨削工件的磨削质量,产生划痕、降低光洁度等。最近几年,国外的砂带生产中,已广泛采用了S形接口。这种接口一方面避免了接口处的折弯,从而基本消除了接口隐藏杂质的现象,提高了磨削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是S形接口,增加了接口处的线性长度,同时也就增加了接口处的强度。目前国内也有S形边切口切断机,它采用的是滚切方式。即直接由滚轮在S形切刀上滚动切断。这种切断方式存在着种种的弊端,至今无法投入正常使用,主要是切口处的受力状态比较复杂,不能迅速有效的切断布基而造成布基在切断前塑性变形比较大,切口处的脱砂现象比较严重,影响砂带产品的质量。在滚动切断时,切口处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形,造成对接困难。另外,在滚动切断设备中,一方面受设备结构的限制,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动力源往往采用气动方式,这样切断力的提高就受到限制。所以高强度的砂布尚不能用滚动切断方式切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加工出S形边接口的砂带,并保证在S形边切断过程中减少砂带切断时布基发生的塑性变形,消除切口处的脱砂现象。同时保证在宽度方向上S形边的形状均匀一至,且能切断高强度的砂带。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该设备主要采用机械冲切方式切断砂带,即把S形切刀安装在静止的下承压梁上,由偏心轮通过曲柄带动上承压梁沿导柱作上下往复运动,通过上承压梁和固定在下承压梁上的S形切刀接触在砂带宽度方向同时切断砂带。偏心轮通过电磁离合器和减速系统由普通电机带动。
该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采用冲切方式在砂带的宽度方向上同时切断,切断迅速,减少了切口处布基的塑性变形,使切口处不脱砂。大大提高了被磨削工件的表面光洁度。2.由于是在砂带宽度方向同时切断,切口形状保持均匀一致,从而保证了接口处间隙均匀一致,大大的提高了接口处的强度。3.对高强度的砂带也能有效切断。
图1为砂带切断机全套设备的基本流程图。
图2为砂带切断机的切断部分横断面的示意图。
该实用新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开卷部分、长度测量部分和切断部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开卷部分:在砂带卷(1)中间穿入涨轴(2),旋转特定涨紧机构,使涨轴涨开和砂带卷内孔形成紧配合,在生产过程中,使砂带卷(1)随涨轴(2)一起转动而不产生相对转动。砂带的进给通过过渡轮(3)靠胶压辊(4)和主动辊(6)之间压紧砂带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砂带而实现的。胶压辊(4)和主动辊(6)之间的压力是靠调整气缸(5)来实现。主动辊(6)是金属辊,由电磁调速电机(15)带动。砂带运行速度的快慢通过调整电磁调速电机(15)的转速来实现。
计量和测长系统:本部分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砂带的长度进行测量。根据砂带长度的不同要求,调整光电传感器(11),然后将信号传给中央控制部分,通过控制电磁离合器(20),来达到控制切断砂带长度的目的。工作台(10)在测量时起支撑砂带的作用。
切断部分:切断部分是该设备的关键部分,该部分的横断面如图2所示:电机(19)通过三角带带动电磁离合器(20),电磁离合器(20)的离合状态受光电传感器(11)的控制,电磁离合器的输出轴通过变速齿轮系统带动主轴(17)旋转,偏心轮(13)固定在主轴(17)的两端,通过曲柄(14)带动上承压梁(7)在导柱(16)上滑动,导柱(16)固定在下承压梁(9)上,下承压梁(9)平行且位于上承压梁的正下方,固定在机架(12)上,在下横梁的中下部固定有支撑(18),支撑(18)的另一端固定在地基上,切刀(8)安装在下承压梁(9)上,通过上承压梁(7)和S形切刀(8)的接触在砂带宽度方向同时切断砂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国,未经李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6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集油烟机的组合构造
- 下一篇:盥洗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