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PU脚座的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36758.0 | 申请日: | 200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26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武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士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红,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pu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PU脚座的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更简单的脚座对CPU的连动结构。
现今的计算机中央处理芯片CPU,都设有一固定的脚座,以与主机板相接合,该固定脚座有另一名称,为零插入力连接器,指CPU插入脚座中毫不费力,但在插入后,需运用一驱动杆的机构,让CPU的针脚经脚座中的端子片而与主机板上的线路相接触,这是脚座的最主要功能,图9表示其中的一种连接器,其用于连接到一针格数组(pin grid array)组件,含有一底座5,其具有数个数组排列的腔室,一滑动座6,其覆盖于该底座5表面上,具有数个相对于该腔室的贯穿开口,一驱动杆7,其可旋转地撑置在底座5的一侧边,且借其旋转而可驱使滑动座6在该底座5上移动,也就是在驱动杆7由拉开的状态向前移动的同时,让滑动座前移,由于滑动座上承载有CPU,使CPU的针脚由宽处向窄处移动,便能让夹于底座5上,这就是公知的一般结构。由于需要另外制作一支驱动杆,而且驱动杆的形状都是角状,并需在驱动杆上形成相对的固定部分与对应推动滑动座的部分,于是在CPU的一侧需预留的空间,方能置放入驱动杆,如此影响到空间配置,特别是CPU的等级越高,所需的散热设备越多,若有驱动杆的存在,亦影响到与散热设备扣具接合空间的利用问题,因此在基座与滑动座间固定方式仍有许多可供开发的空间,为了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物品,本发明人进行研发,以解决公知的空间置放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PU脚座的固定结构,主要在不改变CPU对基座与滑动盖片间的放置关系,也就是CPU仍可轻易地由滑动盖片上相对应设置的矩阵式穿孔,CPU的针脚仍随滑动盖片形成整体移动,而与固置于基座腔室中的端子片相接触;为让滑动盖片的滑动动作顺利地进行,又能节省相关空间的位置,以简单的机构制成,具有操作上简单的效果,即是以一滑动块配合一对的旋转扣片,产生推动滑动盖片移动的功用,且推移后的滑动块让旋转扣片扣住,让滑动盖片得到固持的定位,解扣时,反向扳动旋转扣片,即以旋转扣片反向向上推出滑动块,解除对滑动盖片的卡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由一基座与一滑动盖片与一对旋转扣片与一滑动块所组成,该基座上具有数组的腔室,各腔室中含有一端子片,让端子片的针端插于主机板上,基座的后端设有各一对的直立突片,各突片中有一椭圆状长槽,让设于旋转扣片两侧的凸钮枢接于长槽中,旋转扣片的两端同时同向延伸弯折,使一滑动块的两端面形成薄端部嵌入相对应的突片间,以滑动块向下压的同时,各薄端部的下端触压旋转扣片的内端部,使旋转扣片的外部反向扣压于滑动块的顶面处,同时在滑动块前端面所形成的一斜面部推动滑动盖片前移,而以滑动盖片上数组的穿孔让CPU的针脚随之前移而定位于基座上,反之扳开旋转扣片的外端部,即解除对滑动盖片的卡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动作后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扣件未扣压时侧视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扣件已扣压时侧视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块与突片结合的侧部分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部分的部分上视图。
图9为公知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士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士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67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色一体包胶运动器材
- 下一篇:可伸缩式集风罩和挡风板的吸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