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36604.5 | 申请日: | 200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26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清;李春玲;刘培智;刘培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清;刘培源;刘培智 |
主分类号: | B01F13/02 | 分类号: | B01F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流 型上卸式均 化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对粉状物料进行连续均化作业的均化装置。
目前在水泥行业等粉状物料生产作业中,常采用一种设在储库内,位于储库底部的均化装置,以对前一道工序中生产的质量有一定波动的物料,利用混合的方法求得质量的相对稳定。由国内xx水泥设计院研制,如附图1、图2所示的、公知的均化装置虽早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该均化装置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该均化装置的主要缺点如下:
1、喂料口(7)和卸料兼清库口(13)均设在混合室(5)的底部,所以在连续均化作业中, 混料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严重影响了均化效果。
2、均化效果不稳定。
3、排空率低。
4、仅适用于生料粉等不易产生“结库”、“挂壁”现象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化效果好、均化效果稳定、排空率高,尤其适用于对水泥等易产生“结库”、“挂壁”现象的粉状物料进行连续均化作业的均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由侧面卸料的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如附图3所示:
①、在混合室(2)底部设置由本人以实用新型(申请号:00233362.7)申请过的气力
卸料阀所包括的、如附图4所示由受料挡板(1’)、排料挡板(2’)和设在受料挡板(1’)
下面的充气箱(3’)所构成的隐罩型底卸式气力卸料阀构成的底阀(7);
②、将混合室(2)的卸料兼排气口(11)设在混合室(2)内腔的上部;
③、在环区范围内的喂料充气装置(4)上方设置金属板制的布料板(3),以沿径向形成
2~8条、呈同心状分布的环形条状下料孔。
④、将首段呈倾斜状的排气管(1)设在卸料通道(9)远离混合室(2)中心的端部上端。
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是这样工作的:在工况中,储库下部的物料经布料板(3)分成多股料流,通过喂料充气装置(4)沿混合室(2)底部的喂料口(5)进入混合室(2);混合室(2)内的物料经均化充气装置(6)充气后产生流态化和膨胀;由于在向混合室(2)的喂料过程中,混合室(2)内的料位将不断升高,当其超过设在混合室(2)内腔上部的卸料兼排气口(11)时,物料经卸料兼排气口(11)、管状的受料挡板(1’)内腔和管状的排料挡板(2’)内腔溢出混合室(2),进入卸料通道(9),并经通道充气装置(8)由排料口(10)排出均化装置。因此,从根本上杜绝了混料现象的发生,并在提高均化效果的同时稳定均化效果。经均化作业后的气体随物料排出均化装置。混合室(2)底部设置的底阀(7)仅在清库时供气开启以防发生混料现象。清库时,通过向充气箱(3’)充气,使物料经过管状的受料挡板(1’)与管状的排料挡板(2’)之间的预留空间和管状的排料挡板(2’)的上口及内腔溢出混合室(2)进入卸料通道(9),并经通道充气装置(8)和排料口(10)排出均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主体部分——混合室(2)及卸料通道(9)由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成。
同理:
①、只要改变卸料通道(9)底部及通道充气装置(8)的倾斜方向即可构成工作效果相同的、由中心卸料的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因道理浅显,不再附图)
②、只要将两个由侧面卸料的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以卸料侧为“吻接点”并联起来,即可构成可满足更高工艺要求的并联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因道理浅显,不再附图)
③、若将如附图4所示的隐罩型底卸式气力卸料阀构成的底阀(7)设在如附图5所示的具有“L”型卸料通道(9)的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中,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④、在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中,无论混合室(2)为圆柱锥顶式或圆柱平顶式等:也无论卸料通道(9)为矩形平顶式或矩形尖顶式、三角形式和管状式等;更无论其卸料兼排气口(11)为正多边形或圆形和方形等形状,只要卸料兼排气口(11)具备足够大的截面,在能够保证卸料的同时,也能满足混合室(2)的排气需求,那么将这样一个混合室(2)的卸料兼排气口(11)设在混合室(2)的内腔上部,即可满足中流型上卸式均化装置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或积极效果:
1、均化效果好;
2、均化效果稳定;
3、排空率高;
4、对各种粉状物料的适应性强。尤其适用于对水泥等易产生“结库”、“挂壁”现
象的粉状物料进行连续均化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清;刘培源;刘培智,未经刘志清;刘培源;刘培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6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