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七弦古琴无效
| 申请号: | 00236325.9 | 申请日: | 2000-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4254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8 |
| 发明(设计)人: | 萧东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东全 |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永铨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古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弦乐器,尤其涉及一种在既有七弦古琴的七条主琴弦外,再加设一条至多条长度与七条主琴弦的长度相等的副琴弦,使之成为八弦至十一弦的改良的七弦古琴。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改良的七弦古琴,它是在既有七弦古琴的七条主琴弦外,再加设一条至多条长度与七条主琴弦的长度相等的副琴弦,使之成为八弦至十一弦的特殊古琴;或在既有七弦古琴的七条主琴弦外,再加设一条至多条长度与七条主琴弦的长度不相等的副琴弦,使之成为各种不同的合并琴。
七弦古琴在我国的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应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伏羲、神农制琴的传说故不可考,但根据考古挖掘报告殷虚墓葬中有两件像琴的石器出土;甲骨文中「乐」字作「丝」字作「」,象张弦于木板上的形,说明在殷已经有了「琴」这一类的乐器。
七弦古琴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己本身的独特的语言,正如同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一样,但其根本特点则是,为表达情感的心灵语言。
锺子期听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此等为「器乐曲」,但在《诗经,关睢》篇所说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行菜,左右流之……琴瑟友之。」中弹的都是边弹边唱情辞并茂的歌曲。论语上说的「子于是哭,则不歌」和「礼记」中「礼曲」下篇所说的「士无故不撤琴瑟」看来,孔子所唱的歌应是由琴瑟伴奏而唱的。至于「诗经」亦应是用琴伴奏的琴歌。一直到唐宋郭茂青编「乐府诗集」收集了137首琴歌,标明「琴曲歌辞」,分列四卷。明代的琴歌则有蔡琰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孔子、韩愈等作辞的《猗兰》,王嫱、白居易等人作辞的《昭君怨》。王维、李白等人作辞的《蔡氏五弄》,可能都是唐宋流传下来的情歌。到了明代朱奠培、谢琳、黄士达、杨表正等人先后篡辑了二十多部含有曲辞的琴歌谱集。清朝出版的六十多种琴曲谱集中,半数以上都有辞的琴歌,是以古琴伴唱的声乐器。
「七弦古琴」究竟创始于何时,众说纷纭,已难详考。但根据历史学家也是古琴大师谢孝苹先生的考证,推论古琴存世迄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证诸史迹,应是始于尧舜年代。按史记云:舜禅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诗曰:「南来之风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来之风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言穷音远,后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乃成七弦琴延续迄今。
岁月变迁,环境丕变,古儒赖以修身的七弦古琴,后人渐离渐远,社会乱象匡正不易,唐诗乃有「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之叹!但仍有少数神往古境的雅士,仍能弹指于浩汉的琴谱中,与古人神交于弦外之希。
由于琴曲的调式众多,每当弹奏不同的调式曲目时,必须先行调弦转调,否则无法弹奏,传统的七弦琴根本无法一气呵成来连续弹奏不同调式的曲目,必须在弹奏不同调式之前先行调弦转调之后再行弹奏,非常麻烦。兹以梅庵五调为例加以说明,梅庵五调分为:无射调、林钟调、仲吕调〔蕤宾调〕、太簇调、黄钟调五调。其中:
1.无射调的音位为:
羽(La)、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宫(Do)。
2.林钟调的音位为:
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宫(Do)、商(Re)。
3.仲吕调〔蕤宾调〕的音位为:
商(Re)、角(Mi)、徵(Sol)、羽(La)、宫(Do)、商(Re)、角(Mi)。
4.太簇调的音位为:
角(Mi)、徵(Sol)、羽(La)、宫(Do)、商(Re)、角(Mi)、徵(Sol)。
5.黄钟调的音位为:
徵(Sol)、羽(La)、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
传统「七弦古琴」的构造如附件一所示,其琴弦的其中一端是缚缠于雁足,再以绒豆丝线扭转绷紧琴弦,使之达到所须的音调。琴弦的另外一端则缚于琴轸,并借由转动琴轸以达到微调琴弦的目的。因此古琴的构造存在着下列缺点:
1.不论是调弦、换弦或是调转曲调均极为不便。
由于琴轸旋转的角度有限而使绒豆丝线缩短的长度不大,因此弦音的调整幅度极小,必须在上弦时就准确掌握好基本音调,再借绒豆丝线微调的。所以不论是调弦、换弦或是调转曲调均极为不便。
2.调转曲调极为不便。
由于七弦古琴每次调弦只能弹奏一种曲调,因此如欲弹奏其它曲调时,必须费时费事地重新调整琴弦转换曲调之后,始能继续弹奏。所以无法一气呵成地弹奏两种以上的曲调。加上调弦或换弦均极为不便,使得调弦转调十分困难。
3.不易流行广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东全,未经萧东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6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