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致动器的磁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36130.2 | 申请日: | 200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39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09 | 分类号: | G11B7/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史欣耕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动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碟装置中光学读取头装置中的致动器,其英文名称为actuator。
现有致动器对其性能要求:1、具有高度敏感度;2、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3、体积小;4、低价位。为了维持致动器的可动部能停留在一自然位置,即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所保持的位置,如美国专利第4792935,在致动器的可动部上加入一弹性支撑,但增加了组装的难度;另一美国专利第4998802利用两薄导磁铁片会停留在磁铁两极中间的原理,使可动部能自行回到自然位置,但因充磁差,两铁片受力不等增加磨擦力,磁浮力量不足;又如台湾第360400号专利,又对磁浮作用的方式,含糊而不完善,总是以上这些保持致动器性能的设计,都不甚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比较完善其性能的致动器的磁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致动器的磁浮装置,其至少包括:一支撑轴,一用以承载物镜的物镜承载座、一音圈马达、两导磁铁块及两轭铁,其特征是:该音圈马达包含一基座、设于该基座的磁铁及附于物镜承载座的一聚焦线圈和一循轨线圈,导磁铁块与形成磁浮作用的磁铁相对应,并分别置于轭铁及与其对应的磁铁之间,于该磁铁间形成一闭回路磁路。
上述设计使物镜承载座能沿支撑轴轴向移动,完成光学读取头聚焦的动作,并产生对支撑轴的摆动,完成光学读取头循轴的动作;据试验,使致动器性能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磁浮装置的致动器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磁浮装置的致动器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致动器的磁浮机制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致动器的磁浮机制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致动器的磁浮机制另一实施侧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致动器的磁浮机制另一实施侧俯视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一支撑轴124,一用以承载物镜122的物镜承载座12、一音圈马达、两导磁铁块22及两轭铁24,其特征是:该音圈马达包含一基座10、设于该基座10的磁铁18、20及附于物镜承载座12的一聚焦线圈14和一循轨线圈16,导磁铁块22与形成磁浮作用的磁铁18、20相对应,并分别置于轭铁24及与其对应的磁铁18、20之间,于该磁铁18、20间形成一闭回路磁路。其中,轭铁24在循轨方向形成一弧状表面242,而对应的磁铁20表面则在聚焦方向形成一弧状表面202。其中,该音圈马达基座10包含一U型轭铁座102,两磁铁18、20分别附于轭铁座102两侧的内边,物镜承载座12置于两磁铁18、20之间,以支撑轴124连于音圈马达基座10,两轭铁24和两磁铁18、20之间,以支撑轴124连于音圈马达基座10,两轭铁24和两导磁铁块22分别置于两磁铁18、20与支撑轴124之间。其中,一对磁铁20分别对应设置在聚焦线圈14两侧,依附在轭铁座102的两内侧边,一对磁铁18置于可动部外围的聚焦线圈14的另两侧,聚集线圈14绕于物镜承载座12上,而循轨线圈16透过胶着方式分别固定于靠近磁铁18的聚焦线圈14上。
当物镜122被驱动时,聚焦线圈14内通入电流,沿图中X方向的电流,受磁铁18、20形成的Y方向磁场作用,产生Z方向的作用力,沿Y方向电流受X方向磁场作用,亦产生Z方向作用力,而Z方向即为物镜122的聚焦方向,因此使可动部产生沿支撑轴124轴方向的运动,完成聚焦动作;同理,循轨线圈16会对支撑轴124产生一转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6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