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胶粘可撬断防伪陶瓷瓶无效
申请号: | 00234835.7 | 申请日: | 200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274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17/50 | 分类号: | B65D17/50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彩琴 |
地址: | 03001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粘 可撬断 防伪 陶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贮存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陶瓷瓶。
公知公用的陶瓷防伪酒瓶是采用粘胶剂将撬圈粘结在瓶嘴上,这种结构形式是在罐装现场完成,因操作不当使粘胶剂与罐装物相混,不能保证罐装物的纯洁度,影响了罐装物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瓶体与联接体和撬圈一次成型,打开容易不损坏瓶体的不胶粘可撬断的防伪陶瓷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不胶粘可撬断防伪陶瓷瓶,包括瓶嘴、瓶盖、瓶体,其特征是瓶嘴与瓶体的联接处设有与撬圈相连的若干个连接触点,撬圈置于瓶嘴的外圆周。撬圈高于瓶嘴,瓶盖装在撬圈内的瓶嘴上。连接触点是构成防伪陶瓷瓶的基础。撬圈与连接触点的结合是经陶瓷工艺一次烧而成,二者融为一体。连接触点应有一定的强度,使用厂家在运输、洗涤、压盖等作业过程中,撬圈不易脱落,保证了防伪陶瓷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瓶盖的圆周带有护翅,盖盖后护翅与撬圈上沿紧密结合,不撬掉撬圈,瓶盖不能取出,达到了防伪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不胶粘可撬断防伪陶瓷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瓶嘴为1瓶体为2瓶盖为3撬圈为4连接触点为5护翅为6
根据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的描述,不胶粘可撬断防伪陶瓷瓶由瓶体2、瓶嘴1、撬圈4等组成,瓶嘴1与瓶体2的联接处设有与撬圈4相连的4个连接触点5,撬圈4置于瓶嘴1的外圆周。撬圈4高于瓶嘴1,瓶盖3装在撬圈4内的瓶嘴1上。当瓷瓶内装满液体时,将带有护翅6的塑料盖盖下,护翅6就掩蔽在撬圈4内,与撬圈4上沿紧密结合,当消费者想打开瓶盖时,用开瓶器在连接触点空间处往上一撬,撬圈就会整体脱离瓶体,瓶盖3即可正常开启。当撬圈脱离瓶体后,四个连接触点处只留下微小的撬痕,但在高稚场合,已不能再次使用,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达到了防伪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防伪性能可靠、设计合理、对产品无副作用;保证了罐装物的纯度和产品质量,是一种实用、可靠的防伪陶瓷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未经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48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