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先导控制比例溢流阀无效
申请号: | 00234730.X | 申请日: | 200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314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梅孝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精工液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43 | 分类号: | F15B13/043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09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导 控制 比例 溢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液比例液压阀,尤其是对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流阀的先导控制回路进行结构改良。
在液压系统中控制系统压力的阀体主要有直动式和先导式两者。其中,先导式溢流阀由于其对压力和流量两个主要参数进行了合理分配,用高压差、小流量的先导阀来控制低压差、大流量的主阀使之调压精度较直动式溢流阀有着明显地提高,特别是随着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和节约能源的要求,导阀的压力控制已由开关型发展为可由输入电信号直接按比例对工作油液的压力进行控制的先导式电液比例阀。但是,不论是开关型先导式溢流阀,还是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流阀,与其相对应的直动式溢流阀相比,均存在着先导式溢流阀压力响应灵敏度比直动式溢流阀低的不足。例如,由日本油研公司开发生产的EBG-03型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液阀,其先导控制回路分为两条:一条是系统控制油经减压阻尼6、减压油腔5、次减压阻尼16、次压油腔17、稳压阻尼4进入主阀内腔9的主阀内腔控制回路;另一条是系统控制油经减压阻尼6、减压油腔5、次减压阻尼16、次压油腔17进入先导阀腔2,而不经过稳压阻尼4的先导阀腔控制油路。此种先导控制回路共有三个阻尼,被称为三阻尼回路,其缺点主要是:1.当先导油腔油压须要调压而改变稳压阻尼大院小时,进入主阀内腔的油量也会随之变化;2.进入主阀内腔的油经过三个阻尼的节流,流量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压力响应的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使先导阀腔内的油保持一定的油压,又使主阀内腔控制油路中的油量相对较大,压力响应的灵敏度较高的先导控制比例溢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在所述的稳压阻尼设于与先导阀腔直接沟通的稳压油腔的一端,稳压阻尼的另一端经减压油腔分别与主阀内腔和减压阻尼相连接。使之稳压阻尼仅对先导阀腔控制回路起阻尼作用,而对主阀内腔控制回路几乎不产生阻尼的影响。
所述的系统控制油腔经减压阻尼和减压油腔直接与主阀内腔相沟通,且所述的减压阻尼孔的直径为0.7-0.8mm;且所述减压油腔的一端与安全阀相连接。
所述主阀芯的封油体为短锥面,其端面与封油线之间的轴向长度H为0.15-0.25mm。以进一步降低本溢流阀的起始压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较为简单,布局合理,在简化回路和阻尼结构的同时,还提高了主阀内腔油压的稳定性以及压力响应的灵敏度等特点。
附图1是现有的一种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流阀的控制结构原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先导控制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中Ⅰ部结构的放大图。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在由受电信号控制的先导阀腔2的一侧设有一条稳压油腔3,其端部设有稳压阻尼4,稳压阻尼4的孔径为0.9mm,其另一端与交错设置的减压油腔5相接;并通过减压油腔5分别与主阀内腔9和以及减压阻尼6相接;所述的减压阻尼6的孔径为0.8mm,其另一端与系统控制油腔7相沟通。在主阀内腔9中设有主阀芯8,其一端的油封体81为短锥面,其端面与封油线之间的轴向长度H为0.2mm。
由此构成的先导控制回路实际上分为两路:一条是由系统控制油腔7经减压阻尼6、减压油腔5进入主阀内腔的主阀内腔控制回路;另一条是系统控制油腔7经减压阻尼6、减压油腔5、稳压阻尼4和稳压油腔3,进入先导阀腔2的先导阀腔控制回路。由于在后者的先导阀腔控制回路中只设有二个阻尼,且所述的稳压阻尼4只处于该回路中,而不在主阀内腔控制回路中(即双阻尼回路),使之进入主阀腔内的油只经过一个减压阻尼节流,其流量相应增大,而稳压阻尼只对先导阀腔的油压起作用。当稳压阻尼大小变化时,不会影响进入主阀内腔的油的流量。
在实际使用中,一个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流阀可得到连续可变的多个调定压力,其中包括压力等于零(即系统处于卸荷的状态),此时,主阀芯处于最大开口位置。当输入电气信号在液压系统中建立与外界负载相应的压力的瞬间过程中,主阀控制油通过减压阻尼6进入主阀内腔9。在此上腔压力的作用下,主阀芯8复位到接近关闭的位置。随着系统控制油腔7的压力建立和平稳,系统控制油腔的液压油,经减压阻尼6、减压油腔5、稳压阻尼4和稳压油腔3,均匀地向先导阀腔2输油,使系统保持平衡。当需要对其进行调压时,只需将电信号输入比例电磁铁中,使先导阀腔2内的压强相应地增加(或减小),反馈给主阀内腔9的压强也相应变化,从而使主阀芯8在系统控制油腔与主阀内腔油压的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点。由于主阀内腔的容积变化率与控制油流入的流量成正比,而后者又与控制回路中的阻尼大小成反比。因此,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两个控制回路中简化了油路,尤其是减少了减压阻尼6的个数和减小了总阻尼值,使得整个装置迅速地建立起新的平衡,即使压力响应灵敏度大为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精工液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精工液压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47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机盘管
- 下一篇:含可转换两个不同光度或瓦数灯胆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