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焦炭抓斗无效
申请号: | 00234014.3 | 申请日: | 200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0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齐绪强;杜明;杨文超;罗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第二港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3/02 | 分类号: | B66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交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丽萍,姜志维 |
地址: | 300456***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炭 抓斗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载荷吊挂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焦碳搬运作业的斗式抓斗。
目前,在港口焦碳装卸作业中所使用的焦碳抓斗多为传统型多鄂板式中型抓斗,其结构包括斗体、支撑杆、上承梁、中承梁、斗体臂梁、斗体筋板等部件,其斗体多采用热压成型的半椭圆形容器(即锅形斗体),斗体为一体结构,其缺点是制作工艺复杂,不易维修,装卸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易维修,装卸效率较高的焦碳抓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的结构包括斗体、支撑杆、上承梁、中承梁、斗体臂梁、斗体筋板,其特征是它的斗体为两瓣以上的圆桶形,其垂直剖面为直线和折线,斗体的每一瓣上的支撑杆的一端与上承梁铰接,另一端与该瓣斗体臂梁铰接,斗体臂梁的上端与中承梁铰接,下端与斗体筋板连接为一体,中承梁位于上承梁的下方。铰接件有含油尼龙内衬套。在每瓣斗体的前端有一内含硬质合金铸钢的齿尖。齿尖为扇形,与斗体前端搭接,其上有齿尖加强立筋,该加强立筋将齿尖和斗体焊接在一起,齿尖下面是通过斗体筋板将齿尖与斗体焊接为一体。沿斗体的上边缘有加强筋与斗体的侧壁焊接在一起,斗体侧壁为10厘米厚钢板,与12厘米厚的底板焊接为一体,斗体为六瓣,组合成圆桶形的斗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其优点是,将原锅形斗体的曲线设计改为现桶形斗体的直线设计,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制作成本。由于原锅形斗体为一体结构,为防止斗体底部区域的磨损,只能增加斗体材料的厚度,从而不但增加了抓斗的自重,减少了抓取量,且给维修带来了不便,本实用新型的抓斗底部为平底直线形,易磨损部位可整体更换修复,其斗尖采用了高强度耐磨齿尖,延长了抓斗使用寿命1~2倍,减少了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碳抓斗具有宽阔的开度,其覆盖面积达22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切入能力和很大的切入深度,焦碳的充满度达100%。其装卸效率较原锅形抓斗提高了16.3%。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搬运比重与焦碳相似的其它散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斗体的俯视图。
其中:1-斗体;2-支撑杆;3-上承梁;4-中承梁;5-斗体臂梁;6-斗体筋板;7-齿尖;8-齿尖加强立筋;9-斗体边缘加强筋;10-斗体侧壁;11-斗体底板;12-肋板;13-加强板。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斗体1、支撑杆2、上承梁3、中承梁4、斗体臂梁5、斗体筋板6。其特征是斗体为圆桶形,其垂直剖面为直线和折线,沿斗体的上边缘有一圈水平的加强筋9,与斗体的侧壁10焊接在一起,加强筋9与斗体侧壁10间焊有肋板12,斗体侧壁与斗体底板11焊接为一体,斗体侧壁为10厘米厚钢板,斗体底板为12厘米厚的钢板。斗体分为六瓣,每一瓣上的支撑杆2的一端与上承梁3铰接,另一端与该瓣斗体臂梁5铰接,斗体臂梁5的上端与中承梁4铰接,下端通过加强板13与斗体筋板6焊接为一体,斗体筋板6焊接在斗体外,中承梁4位于上承梁3的下方。每个铰接件均采用Mc含油尼龙内衬套。在每瓣斗体的前端有一扇形耐磨齿尖7,齿尖7由45#铸钢内植入硬质合金块制成。齿尖与斗体前端搭接,其上有齿尖加强立筋8,该加强立筋将齿尖和斗体焊接在一起,齿尖下面是通过底部的斗体筋板6将齿尖与斗体焊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第二港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第二港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4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式安全联轴器
- 下一篇:智慧型排油烟机电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