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螺丝起子无效
| 申请号: | 00233348.1 | 申请日: | 2000-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267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有涂;徐张雪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有涂;徐张雪娥 |
| 主分类号: | B25F1/00 | 分类号: | B25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顺荣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螺丝起子 | ||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双向螺丝起子,系指一种可作为螺丝起子及扳手双用途之创新构造,其中亦针对可以控制正逆转之正逆转装置做了突破性的改良。属加工生产和维修用工具。
螺丝起子及扳手是常见的手工具,且一般使用者同时需要用到该二项工具的机会很多,必须同时携带该两种工具,方能应付工作上之所需;请参阅图1、图2所示,分别系典型的习用棘轮螺丝起子及扳手,各具有其单一之用途;
请再参阅图3所示,系习用之一种可控制正逆转之螺丝起子的立体分解图,该习用螺丝起子大体上包含有:握柄1、棘轮座2、棘轮3、二活动卡掣片401、402、压掣推片5、防脱落卡片6、护套7及起子头8等主要部分;其中为了控制该等螺丝起子可转动的方向,而设计了有一组棘轮方向控制装置;而该棘轮方向控制装置亦即由上述之棘轮座2、棘轮3、二活动卡掣片401、402、压掣推片5等元件所构成;其中该二活动卡掣片401、402系分别置于该棘轮座2上之一概呈长方形下凹之容纳空间201中,且令该二活动卡掣片401、402呈-前一后地置于容纳空间201中,并令该二活动卡掣片401、402之卡掣端403、404分别置于该棘轮3之两侧;
上述习用棘轮方向控制装置,因为该二活动卡掣片401、402系一前一后置放于该棘轮座2之容纳空间201内,所以该容纳空间201必须具备有相当的长度;因此,整体棘轮座2的长度相当长,不利增设扳手;且该习用棘轮方向控制构造的定位系藉其上端之凸块501与该护套7之凹槽701的嵌合,该凸块501系塑胶材料,而该护套7系金属材料,因此容易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松动而不易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设计有一种正逆转装置,可以缩短该正逆转装置的长度,于主座体上增设一套筒扳手固定部位,并藉该正逆转装置之定位结构的改良,而可以获得确定定位,使螺丝起子可同时具有螺丝起子及扳手功能。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螺丝起子,其大体上包含有:一主座体、一握柄、一组正逆转装置、一纵向转轴、一横向转轴及一组壳体等主要元件;其中,该主座体之后端固定于该握柄上,而其主要特征在于:该主座体前端形成一概呈“T”字形管体,分别供该纵向转轴及该横向转轴置放其中转动,而其中央设有一下凹容纳空间供容设该组正逆转装置;该纵向转轴之后端枢接于该正逆转装置,以承接握柄传递过来的扭力,其前端枢设有一起子套筒供各种不同之螺丝起子头插固其中;而其该纵向转轴上设有一伞形齿轮,且该横向转轴之里端亦设有一伞形齿轮与上述该纵向转轴上之伞形齿轮啮合,该横向转轴之另端则设有一供扳手套筒固定之部位,藉此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作为螺丝起子及扳手之双重功效。
其中,该主座体之“T”字形管体的二末端设有螺纹,供二中空之塞体螺合而分别将纵向转轴及横向转轴固定于该主座体之“T”字形管体上。
其中,该正逆转装置大体上系由主座体上之下凹容纳空间、纵向转轴末端之棘轮、二活动卡掣片、一弹片及一转轮等主要元件构成;其中,该容纳空间之前端与该“T”字形管体后端相通,并令该纵向转轴末端之棘轮露出于该容纳空间中,且该二活动卡掣片置于该容纳空间中且恰置于该棘轮之两侧,而该容纳空间后端中央部位设有一弹片固定座,将该弹片予以固定并压制于该二活动卡掣片上,该转轮前侧设有一凸块,藉左右旋转该转轮而改变该凸块触压该二活动卡掣片的时机,而可改变该棘轮可转动之方向。
其中,该纵向转轴上之伞形齿轮,整体可套于该纵向转轴上转动,且其后侧设有一组与该棘轮相对应之凹洞,供该棘轮之前端套入而使该伞形齿轮与该纵向转轴一起转动。
其中,该横向转轴之伞形齿轮与塞体间设有一弹簧,而令该伞形齿轮与纵向转轴上伞形齿轮间具有一弹性接触,以利两者之啮合及相互转动。
其中,该弹片系藉一设于该容纳空间后端中央部位之倒“L”型固定座而予固定。
其中,该弹片之后端设有较前端细长之翼片,使其嵌卡于该容纳空间后端较宽部位,而使该弹片不会脱落。
其中,该主座体上套设该转轮部位设有一孔洞,供一钢珠及一弹簧固定其中,并于该转轮内缘设有三个凹洞,使该转轮于转动时,藉钢珠嵌卡于该等凹洞而得以定位。
其中,该组壳体更包含有二片可包覆于该“T”字形管体部位之壳体及一可包覆于该正逆转装置之筒状壳体部位。
其中,该转轮之周缘设有一组槽沟,且该组壳体后端之筒状壳体内侧设有一组凸片,藉该组凸片嵌卡于该组槽沟中,而可藉由旋转该筒状壳体而可轻易地转动该转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有涂;徐张雪娥,未经徐有涂;徐张雪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33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