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插头的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0233218.3 | 申请日: | 200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227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昌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朝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插头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配件,特指一种立体插头的构造。
众所周知,立体插头为三极传输用的插头,常用于立体声音响的耳机插头,手提电脑与桌上电脑间的信息传输。常用的立体插头如图1-图3所示,由导电体制成的头部10及两口经不等的中管11和外管12组成,中管11及外管12套设于头部10内端延伸的杆体13外,中间分别充填绝缘体14、15,形成三极分隔状,将其插入插座20内使用时,其头部10、中管11及外管12分别形成的三极分别与插座20内的第一极21、第二极22及第三极23接触,达到传输功能。其主要缺陷在于:
1、由于杆体13为表面光滑的金属圆杆,其与绝缘体14的结合常不牢固,则杆体13易于绝缘体14中产生轴向移动和松动,特别是长期使用后甚至向外滑脱,降低使用寿命。
2、由于头部10为光滑的圆柱体,其与插座20插接后,与插座20的第一极21易发生定位不佳,造成接触不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立体插头的构造,通过在头部内端和外壁设置定位槽,达到杆体与绝缘体结合牢固及插头与插座接触定位良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体插头的构造,包括由导电体制成的头部及两口经不等的中管和外管组成,中管及外管套设于头部内端延伸的杆体外,中间分别充填绝缘体,形成三极分隔状,其特征在于该头部内端的适当位置设置至少一道定位槽。
该定位槽设置于该头部内端与杆体间的加粗体上;该头部外壁环设定位槽;该定位槽呈V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具有杆体与绝缘体结合牢固及插头与插座接触定位良好的功效。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常用立体插头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常用立体插头插入插座内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常用立体插头插入插座内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和杆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入插座内的剖视示意图;
参阅图4-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导电体制成的头部10及两口经不等的中管11和外管12组成,中管11及外管12套设于头部10内端延伸的杆体13外,中间分别充填绝缘体14、15,形成三极分隔状,其特征在于该头部10内端的适当位置设置至少一道定位槽16,该定位槽16设置于该头部10内端与杆体13间的加粗体17上,绝缘体14填充于定位槽16内,避免杆体13产生轴向移动及松动,增加使用寿命。该头部10外壁环设定位槽19,通常,该定位槽19呈V型,将其插入插座20内使用时,其头部10、中管11及外管12分别形成的三极分别与插座20内的第一极21、第二极22及第三极23接触,其第一极21的弯折部恰定位于头部10外壁的定位槽19内,具有良好的定位作用,避免发生接触不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昌,未经张永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3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