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讲式门铃自动转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31505.X | 申请日: | 200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155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7 |
发明(设计)人: | 翁琳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5/24 | 分类号: | H04Q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讲 门铃 自动 转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动转接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大门语音对讲机的门铃的自动转接装置,以转接至其所设定的电话号码。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住家在大门口都会装设一语音对讲机,以便能够在开门前预先知道来访者为何者,避免让不当的人士进入。
但是,由于目前社会趋势倾向于小家庭化,且家中的成员可能都同时在外工作或读书,所以家中常常都呈现没人的情况,抑或是临时有事却必须外出时,因此,常会发生有访客到访,而被访者则因不在家而不知有访客到访,造成访客与被访者双方的困扰,非常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讲式门铃自动转接装置,该装置可将大门对讲机式的门铃在无人应答时自动转接至预设的电话号码的门铃自动转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讲式门铃自动转接装置,该装置可依不同型式的对讲机式门铃而选配不同的信号接收界面卡的门铃自动转接装置,并与之直接连线。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讲式门铃自动转接装置,该装置可避免错失重要访客,若家里没人在家或是临时有事要出门一下,却担心有朋友或邻居来访时,即可将门铃转接至移动电话或公司,以便清楚知道来访者。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讲式门铃自动转接装置,该装置可制造家里有人的假象,进而降低小偷入侵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与一对讲机直接形成电性能连接,以接收该对讲机的呼叫,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一中央处理单元,其控制并处理整个装置的动作;一信号接收界面卡,其作为该中央处理单元连接该对讲机的媒介;一存储器组,连接该中央处理单元,且提供其软件使用及储存数据信息;一设定与拨号按键组,提供使用者设定及清除拨号数据,并将该信息传送至其所连接的该中央处理单元;一状态设定显示器,其将该中央处理单元接收到的设定数据显示于其上;一录放音电路,连接该中央处理单元与信号接收界面卡;一双音频拨号电路,其由该中央处理单元依呼叫而触发其自动拨号;一声音放大及阻抗匹配电路,连接该双音频拨号电路和录放音电路,以便将其传输的信号放大再以较大的电位输出,并能配合一电话线的外线电路阻抗;以及一电源供应电路,提供上述各元件所需的电力。
该录放音电路连接一录音用的麦克风以及一放音喇叭。
该中央处理单元更连接一忙音识别电路,其检测该双音频拨号电路的拨号接收端的电话线路是忙线或接通。
该信号接收界面卡依据该语音对讲机的型式而有相对应的设计电路。
该存储器组包括一可供该软件使用的只读存储器以及一门号储存存储器。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一自动转接装置连接一语音对讲机式门铃及电话线,当对讲器被来访者启动时,藉由自动转接装置的作用将其自动转接至预设的电话,以便直接与来访者通话。
下面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央处理单元及其外围电路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接收界面卡的电路线路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接收界面卡的电路线路图(二)。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一种对讲机式门铃自动转接装置,其与一大门对讲机直接形成电性能相接,以接收对讲机的呼叫,并将该呼叫直接转接至预设的电话,使来访者能够直接与使用者进行通话。
参见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使用者的家里没有人在家或临时有事要出门时,担心会有朋友或邻居来访,即可设定启动门铃自动转接功能,一旦门铃被启动且无人应答时,自动转接装置就会通过电话网络而转接至使用者预定的移动电话或公司内的电话,在使用上相当便利。
参见图2-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对讲式门铃自动转接装置的电路方块结构示意图和线路图,该自动转接装置10包括一中央处理单元12,其是控制并处理整个装置的动作,且中央处理单元12分别连接一信号接收界面卡14、一存储器组16、一状态设定显示器18、一录放音电路20、一设定与拨号按键组22以及一双音频拨号及忙音识别电路24,同时接收处理上述各组件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弘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15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