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密度聚氨酯泡沫垫材无效
申请号: | 00230885.1 | 申请日: | 200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614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邓万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万学 |
主分类号: | A47C27/14 | 分类号: | A47C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7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度 聚氨酯 泡沫 | ||
本实用新型关于泡沫垫材特别是关于汽车、火车、飞机等座椅用的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垫材。
泡沫垫材广泛用于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以及沙发、家具、体育运动垫材等方面,以提高柔软舒适性,减轻碰撞冲击力,保护人身及用具免受损伤,其中用量最大的当属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的座垫。通常,座垫要使人坐着舒适,能减少疲劳,一般来讲越柔软越好,但过于柔软使人在座椅中有一种粘住的感觉,窝在其中不便移动身体改变姿态,而过硬则舒适性降低,于是各生产厂都在调节其柔软程度上进行改进,以求得一个最佳的效果。目前,国内各涉及垫材的生产厂是采用同一密度同一回弹率的垫材,但这种垫材不能使上述矛盾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外在九十年代末开始出现应用于高级豪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双密度垫材,这种双密度垫材实际上是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泡沫组成,根据不同需要在不同部位如头部、座垫左右两侧采用不同于主体泡沫的密度的泡沫,如座垫两侧另用较高密度的泡沫进行加强,使人坐在上面不易左右移动,比较稳定,头枕部泡密度较低较柔软,但是其双密度位置的设计不尽合理,垫材软硬度的问题未很好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特点设计而成的,使乘坐更舒适,软硬位置适当的双密度泡沫垫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整个垫材由座垫和靠垫组成,垫材泡沫有两种以上密度,主体及外表为基本密度泡沫,其密度为35-45kg/m3或回弹率45%-50%,在特设部位另设置与主体及外表泡沫不同密度或回弹率的特设泡沫,在座垫的中后部坐骨位置是密度高于55kg/m3或回弹率60%-75%的泡沫,在前部大腿弯位置是密度低于25kg/m3或回弹率35%-40%的泡沫,在靠垫的腰椎位置和肩胛骨位置是密度高于50kg/m3或回弹率55%-60%的泡沫。
特设泡沫距垫材外表面有厚度为1-3cm的基本密度泡沫。
特设泡沫的厚度不小于5cm。
在坐骨位置特设泡沫的前后长度为8-15cm,左右宽度不小于20cm,大腿弯位置前后长度为8-15cm,左右宽度不小于30cm,腰椎位置上下高度为5-15cm,左右宽度不小于20cm,肩胛骨位置上下高度为5-12cm,左右宽度不小于30cm。
根据人体结构,在坐骨位置,由于受力较大应当设置密度较高的泡沫,在大腿弯位置受力较小,应当设置密度较小的泡沫,以减轻对腿部血管的压力,在腰椎位置,由于人体腰椎受力大,易劳损,应当设置密度较高的泡沫以起支撑作用,在肩胛骨位置,其受力也较大,应当设置密度较高的泡沫。各特设泡沫在垫材上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应依据普通人体及整个垫材的长、宽、高来确定。
由于采用了以上所述的各种技术措施,使座垫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乘坐更舒适。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套垫材的侧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垫(1)的平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靠垫(2)的平面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由座垫(1)、靠垫(2)组成一套垫材,垫材泡沫有两种以上密度,主体及外表(3)为基本密度泡沫,其密度为35-45kg/m3或回弹率为45%-50%,在特设部位另设置与主体及外表(3)泡沫不同密度或回弹率的特设泡沫,在座垫(1)的中后部坐骨位置(4)是密度高于55kg/m3或回弹率60%-75%的泡沫,在前部大腿弯位置(5)是密度低于25kg/m3或回弹率35%-40%的泡沫,在靠垫(2)的腰椎位置(6)和肩胛骨位置(7)是密度高于50kg/m3或回弹率55%-60%的泡沫。
在特设部分的泡沫距垫材外表面有厚度为1-3cm的基本密度泡沫,即图1中主体及外表(3)的标号线所指位置,本实施例取2cm,如垫材总厚度较薄或较厚,可随之调整到1cm或3cm。
特设泡沫的厚度不小于5cm,本实施例中靠垫(2)的特设泡沫的厚度为5cm,座垫(1)特设泡沫的厚度为8-10cm。特设泡沫的厚度不能过小,过小则其特定的作用就不明显甚至没有。当然,特设泡沫的最大厚度不大于所再位置垫材总厚度减1-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万学,未经邓万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08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布局的手机
- 下一篇:多重保险密码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