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往复行走式抓棉机的覆盖带卷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30764.2 | 申请日: | 200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418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英;刘地;张小平;刘灵敏;赵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9/18 | 分类号: | D01G9/1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5***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往复 行走 式抓棉机 覆盖 卷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往复行走式抓棉机的覆盖带卷绕装置。
目前,纺织行业清梳联合机的开清棉工序中普遍使用往复行走式抓棉机,而覆盖带是抓棉机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与抓棉机“U”型风道一起组成密封输棉通道,其要求在于一方面在抓棉机往复行走当中,覆盖带始终能够与“U”型风道构成输棉风道,而且要保持带面平整,密封良好,不漏风;另一方面与“U”型风道组成结构上要简单、实用。现有国内往复行走式抓棉机覆盖带从传动形式和与风道组成结构上可分为顶面覆盖式和拖拉式。顶面覆盖式覆盖带本身不随抓棉机做往复运动,因受机械结构局限应用很少。拖拉式应用较广,其覆盖带沿“U”型风道长度方向围成一闭合环状,两端与抓棉机行走小车相连并随抓棉机一起做往复运动(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覆盖带长度长(为抓棉机“U”型风道长度的1倍)、重量大,覆盖带托持结构复杂,安装繁琐,带面运动磨损大,拖动阻力大,迫使抓棉机加大行走电机功率,增大了设备耗电量。另外,因覆盖带带面长、阻力大,也限制了往复抓棉机排包长度,影响了抓棉机的工艺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研制出的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适用于往复行走式抓棉机的覆盖带卷绕装置,该装置利用力矩电机及其控制系统,驱动卷绕辊筒,在抓棉机往复行走当中实现覆盖带的卷绕或释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本覆盖带卷绕装置包括“U”型风道、用于封盖风道的覆盖带以及设置在“U”型风道上的抓棉机行走小车,其中:在抓棉机行走小车上设置有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一由电气系统控制的电机和由其驱动的辊筒,覆盖带一端卷绕在辊筒上,另一端绕过一安装于机架上的导带辊固定在“U”型风道的出口处,且覆盖带随行走小车的往复运动而卷绕、释放。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机为交流力矩电机,在力矩电机与辊筒之间通过一对链轮和链条相连接。控制力矩电机的电气系统安装在抓棉机电气柜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利用交流力矩电机特性采用交流力矩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运用可编程控制器完成覆盖带正向卷绕和反向释放时不同控制特性的转换,通过卷绕机构实现当抓棉机从A端向B端运动时(正向卷绕),驱动卷绕辊反时针转动,将覆盖带卷绕在辊筒上。当抓棉机从B端向A端运动时(反向放卷)驱使卷绕辊(顺时针转动)释放覆盖带。无论是正向卷绕、反向放卷或抓棉机停在A、B区域内任何位置时,始终保持覆盖带具有一定的张紧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备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耗电量少,经济实用,由于是通过力矩电机控制的卷绕机构实现对覆盖带的卷绕和释放,且始终保持覆盖带具有一定的张紧力,因此保证了覆盖带带面平整与“U”型风道密封良好,不漏风,磨损小;同时该装置还具有维修保养方便、覆盖带更换容易等特点,为充分发挥往复抓棉机排包量大、混棉效果好的工艺特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抓棉机拖拉式覆盖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覆盖带卷绕装置包括“U”型风道(9)、用于封盖风道的覆盖带(2)以及设置在“U”型风道上的抓棉机行走小车(10),其中:在抓棉机行走小车(10)上设置有机架(3),机架上安装有一由电气系统(6)控制的力矩电机(7)和由其驱动的辊筒(4),所述的力矩电机(7)为交流力矩电机,在力矩电机(7)与辊筒(4)之间通过一对链轮(5)和链条(8)相连接。控制力矩电机的电气系统(6)安装在抓棉机电气柜中。覆盖带(2)一端卷绕在辊筒(4)上,另一端绕过一安装于机架(3)上的导带辊(1)固定在“U”型风道(9)的出口处C点,且覆盖带(2)随行走小车的往复运动而卷绕、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0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