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粗粒化和斜板组合为一体的除油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9820.1 | 申请日: | 200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212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8 |
发明(设计)人: | 丰国斌;吴方华;杨芳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遂胜 |
地址: | 716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 粗粒化 组合 一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污水处理的除油器,特别是一种集旋流除油、粗粒化除油和穿孔斜板除油技术组合为一体的除油器,主要应用于油田采出水的除油,亦可应用于炼油厂含油污水及其它工业含油污水的除油。
陆上油田基本上采用注水开发方式,随着开发的进行,原油含水率不断不升,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相当于每生产1吨原油要产出4吨的采出水)。从原油中分离出的采出水须经除油等处理后再回注地下,用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现有除油技术通常采用重力式大罐沉降方式,但随着采出水量的增加,低渗透油田注水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采用单纯重力大罐沉降除油显得效率低下,还有采用单一的旋流除油器、斜板装置除油,效果不佳,难以满足油田正常生产的需要。
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采用压力式除油器,如粗粒化除油器、斜板除油器。但由于使用的粗粒化填料比重较大,易板结失效,斜板形式受压力容器结构限制(为拉运吊装方便,其直径一般不大于3.2m),容积利用率较低,加之径向入口易造成水流强烈扰动,使除油效率不能有效提高,影响了单独的粗粒化除油器及斜板除油器的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除油器,特别是罐体内设计安装切线入口喷嘴、旋流-涡流絮凝器、半悬浮状的粗粒化填料和穿孔斜板组合为一体的除油器,它能有效地提高除油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制作罐体,罐体入水端底部沿切线方向开有原水入口喷嘴,罐内前端设计安装有旋流-涡流絮凝器,污水流经此装置后进行初步油水分离并可进行水处理剂的反应(以利于后续处理),罐内中部安装有粗粒化填料承器及斜板托架,其内分别装有粗粒化填料及穿孔斜板,分两级设计分别为粗粒化承器-斜板装置,罐后部设有净化水区及出水口,罐底部设有排污口,罐顶部设有人孔而构成。根据设计要求入口喷嘴沿罐体的切线方向设计,交界更佳。
本实用新型因为设有从切线进入的喷嘴及旋流-涡流装置,其结构简单,但有效地避免了通常的径向进水形成的水流强烈扰动;小比重(1.5~1.8)的粗流化填料,使水流通过时形成半悬浮状,既增加了油颗粒之间的碰撞,提高粗粒化效果,又有效地减轻了粗粒化填料的板结;穿孔斜板既可提高“浅池”效应,提高油水分离效率,又可提高去除悬浮物的功能,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相同面积斜板组,穿孔板比不穿孔板,提高除油效率25~35%。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流、粗粒化及斜板合一除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油器的细节及工作原理。
该除油器包括罐体(1)、入口喷嘴(2)、涡流段入口(3)、旋流-涡流絮凝器(4)、粗粒化填料承器(5)、粗粒化填料(6)、斜板托架(7)、斜板组(8)、净化水区(9)、出水口(10)、排污口(11)、人孔(12)及人孔(13)。
含油污水从入口喷嘴以切线方向进入除油器内,通过涡流段入口(2)进入旋流-涡流絮凝器,而后通入一级粗粒化段(粗粒化填料比重在1.5~1.8之间最好,材质选作改性聚丙烯球),而后进入穿孔斜板(穿孔率在8~10%、倾角在45~60°之间),再重复流经粗粒化段及斜板区,净化污水从出水口(10)流走,分离出的污油从顶部入孔(12、13)排出,沉降下的污泥从排污口(11)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江汉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9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