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控制器外触发爆破振动记录仪无效
| 申请号: | 00229682.9 | 申请日: | 200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77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2 |
| 发明(设计)人: | 钱喜平;付晖;王黎;高鸣安;余洪江;王胜洪;胡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H1/12 | 分类号: | G01H1/1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清堂 |
| 地址: | 43001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触发 爆破 振动 记录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爆破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控制器外触发爆破振动记录仪。
过去的爆破量测是被测量对象通过一个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这个电信号通过传输导线送给记录仪记录。记录仪可以是示波器,可以是磁带机,可以是计算机。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把它们放在远离爆破的地方,以保证安全。而被测对象都是爆破区附近的建筑物,分得很散,必须把这些分散的传感器送出来的电信号通过很长的传输导线送给记录仪。很长的传输导线很多工种中是没有办法敷设的。因此在操作中困难很多。另外上面所说的记录仪都比较庞大、笨重、价格也比较贵。一个测量对象配一个磁带机或者是一个计算机经济上承受不了,人力消耗也相当大。是一个非常费力费时费财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电池供电,一个被测对象配一个仪器的微控制器外触爆破振动记录仪。
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外触发爆破振动记录仪包括模拟信号放大部分,数据采集、存储部分,模拟输出部分,数字输出部分,外触发控制部分,外壳,传感器。
模拟信号放大部分:被测对象的电信号送入模拟信号放大部分。这一部分的输出送入数据采集、存储部分。
模拟信号放大部分由三级放大电路组成。第一级形成高阻抗输入级,是为了匹配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以适应更多的测量要求,因此是双电源供电。第二级是放大倍数调节,以适应强或弱信号的测量。第三级是电平转换,与数据采集、存储部分直接相连。它由两片线性放大器组成。第1级和第2级是一片,第三级是另一片。级与级之间通过电阻直接耦合。
数据采集、存储部分:这一部分由微控制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模数转换器组成。
模数转换器将模拟放大部分送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此数字信号由微控制器控制执行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存入数据存储器中。数据存储器用低电压的备用电池供电,即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只要不做新的记录,原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模拟输出部分。这一部分的输出信号直接连示波器、磁带机等。可见模拟波形。模拟输出部分由数模转换器、低通滤波器组成。
数字输出部分:数字输出部分与数据采集、存储部分相连,这一部分的输出信号与标准的串行数字接口相连,供计算机作数据处理和分析。
外触发控制部分:与爆破信号同时产生的触发信号送给外触发控制部分,它的输出送给数据采集、存储部分,用以控制数据采集的开始的时刻,然后数据顺序采集、存储,经过一定的时间,存储器存满了,自动断电,以节省电能。
外触发控制部分由逻辑元件组成。外触发控制信号送给或门路,该电路输出给D触发器,D触发器的输出与微控制器相连接,通过程序控制该记录仪开始记录。
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外触发爆发振动记录仪的优点是:
我们发明的微控制器外触发记录仪是单通道的。一台仪器测量一项数据,也就是说,一台仪器配一个传感器,因此它不需要敷设传输导线。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已在许多工种中运用,了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为微控制器外触发爆破振动记录仪外观图。
图2为电路方框图。
图3为内部结构图。
图4为电路原理图。
图5为程序框图。
图6为程序清单。
根据图1-图6所示,传感器和放大器相连,放大器和由模数转换器,微控制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组成的数据采集,存储部件相连。电平转换器和数据存储器相连,由数模转换器,低通滤波器组成的模以输出部分和数据存储器相连。门电路,D触发器和微控制器相连。
数据存储器用低压备用电池供电。模拟输入信号可以和示波器,磁带机相连,显示模拟波形,数学输出信号可以和标准的串行数学接口相连,供计算机作数学处理和分析。以上电子元器件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电路板装在外壳内。则装配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96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