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丝机无效
申请号: | 00229426.5 | 申请日: | 200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156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明;刘智;徐燕林;李凤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凤友 |
主分类号: | A22C18/00 | 分类号: | A22C18/0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65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丝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猪皮加工成皮丝的食品加工机。
皮丝是一种用鲜猪皮加工成的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健美食品,它源于清朝,系河南省固始县的特产,古有“蓼城皮丝”的美称,名扬四方。但皮丝一直用手工生产或手工辅以简单的机械生产,其产量少、效率低,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情况,旨在提供一种能将猪皮除残毛、铲除脂肪后切削、轧切成皮丝的机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皮丝机,工作台1后有将皮料送进上、下滚状铰刀3、4的进料辊2,铰刀后有将皮料至刀前、上下输料辊6、7的输料辊5,刀前上、下输料辊后有切刀8或将皮料送至下一级上、下刀前输料辊6、7的传送带15,刀片下方有料斗11、左、右轧辊12、13、传送带14。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料斗结构示意图
图3料斗斗口展开图
图4刀前上、下输料辊表面滚花图
图5左、右轧辊安装示意图
参照附图,本机由刮毛除油、切片、轧丝三部分组成。工作时,六成熟的猪皮表皮朝上放在工作台1上,进料辊2将皮料送至上、下滚状铰刀3、4。两滚状铰刀刀口呈互为反向螺纹状。由于螺纹反向,增加了铰刀的铲刮剪应力,在此猪皮内侧的脂肪被铰刀4刮尽,外面的残毛被铰刀3刮尽后,从铰刀的螺旋槽中排出,再由输料辊送至刀前输料上辊6和下辊7之间,在此挤压成片,以使切刀8顺利切削。为增大压力,在刀前输料上辊6上方安有压簧,采用压簧施压。为解决刀前输料上、下辊之间因失去间隙造成进料困难的问题,在其前设有触发器9、传感器10,触发控制电路通过拖动机械联动装置带动刀前输料上辊6。当猪皮在输料槽中将触发器9顶起后,触发器A端的介质便落入传感器10的触发区内,触发后的控制电路拖动机械连动装置,使刀前输料上辊瞬间跳动,使皮料能顺利进入刀口区,由导轨中快速往复运动的切刀8进行切削。
切削后的猪皮片从刀口下方落入料斗11,再从斗口进入轧辊12、13轧丝,轧成的皮丝落到传送带14上进行脱水处理。为使猪皮片顺利轧切,防止连刀,料斗11下口呈锥状,锥角α为15-20°,斗口呈锯齿状,也可将轧辊12、13的表面滚花。
根据猪皮厚度不同,切片和轧丝部分可分为若干级。猪皮最多可分5层片,因此切片和轧丝也可分为5级,每级只切一层。第一级切下后剩下的料由传送带15送到下一级切片、轧丝,以此类推。
刀前输料上辊6和下辊7的转速必须一致,运转方向应相反,两辊表面滚花,以增加辊表面的摩擦力。
本机设计科学合理、工效高。生产的皮丝宽度和厚度一般为1.2mm×1.2mm。本机为猪皮加工成皮丝提供了一套理想的工业化生产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凤友,未经李凤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9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办公转椅底盘
- 下一篇:内置式饮用水磁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