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可单手收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28933.4 | 申请日: | 200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404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13/02 | 分类号: | A47D13/02;B62B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韦廷建 |
地址: | 528414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车可单手收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可单手收合结构。
婴儿车单手收合结构,于市面上已有相类似之专利,如公告号为第389212号的台湾“专利”案,其主要利用两收合拉杆连接于滑块以及掣动把手之间,藉由该掣动把手的旋转动作,使其同时带动收合拉杆,藉由收合拉杆的向上移动,俾使其同时拉动滑块而使滑块脱离定位块,达成释放之动作;然由上述的结构而言,由于该收合接杆装置于骨架之外侧,使其在外观上即较为不美观,且该结构于实施时,先将掣动把手向上拉动,使滑块与定位块脱离以后,再将支杆向下折收,此一动作一上一下造成在收车时的动作不便与烦杂,再者,该收合拉杆设置于外侧,除造成产品的美观性不佳以外,由于该收合杆为移动件,因此该收合杆的移动同时,其与骨架之间的间隙,更由于使用者的不注意造成本身或第三者的夹伤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特别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研究、改良与创新设计,终于发明一种婴儿车单手收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要利用可滑动之按键,同时驱动两驱动杆,使其装置于该驱动杆之一端之钢索手把管同时向中央内侧移动,藉由钢索的移动,俾使带动关节的释放动作,而达成单手收合之目的的婴儿车单手收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于该按键之上方设置一可旋转之安全锁块,藉由该安全锁块之阻挡,使其可避免意外的压掣按键而形成收折动作,使其达到安全之目的的婴儿车单手收合结构。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特征、组合方式及其他目的,兹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简单图示说明:
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之侧视示意图。
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收合控制器组合零件示意图。
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之组合平面示意图。
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之收合控制器动作示意图。
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之收合侧视示意图。
图号说明
1:骨架。 3:轮组。
10:手把管。 5:扭转弹簧。
101:握把部。 206:枢接点。
102:手把下管。 2052:拨动端。
11:前脚管。 2051:阻挡端。
12:后脚管。 205:安全锁块。
13:座管。 204:钢索。
14:释放关节组。 2034:释放槽。
41:卡掣杆。 2033:挡边。
142:回复弹簧。 2032:推掣端。
20:收合控制器。 2031:压掣端。
201:壳体。 203:按键。
2011:上壳体。 202:驱动杆。
2012:下壳体。 2022:第二端。
2013:容置空间。 2021:第一端。
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第1图。第1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位置侧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之婴儿车,具有一骨架1及一可承载骨架1移动之轮组3,该骨架1主要包含有手把管10、前脚管11、后脚管12、座管13、释放关节组14以及收合控制器20所构成,其中该手把管10係包含有一握把部101及两手把下管102,而释放关节组14至少包含有一卡掣杆141及一回复弹簧142;
藉由该收合控制器20带动释放关节组14内的卡掣杆141的释放与卡掣动作,使其达到婴儿车之展开(第1图所示)与收合之(第5图之所示)状态;
敬参阅第2、3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之收合控制器20主要包含有一壳体201、一对驱动杆202、一按键203、钢索204以及安全锁块205,其中该壳体201由上、下壳体2011、2012所组成并具一容置空间2013,而驱动杆202呈上下方式于其中间部位枢接于手把管10之握把部101,而该驱动杆202分别具有第一端2021以及第二端2022,其第一端2021分别连接钢索204之一端,而该按键203包含有一压掣端2031以及一推掣端2032,且该按键203置于驱动杆202之下方位置,并可于壳体201内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89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